中条山灵石的历史典故野史趣闻

中条山灵石商标

据《淮南子·览冥训》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螯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蛟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当此之时,禽兽虫蛇,无不匿其爪,藏其蛰毒,无有攫噬之心。”

这段史实记载,正合新生代时期,当时冀州被洪水复盖。而今运城一带,上古至战国,就称冀州;战国以至民国初,名河东。孔颖达《禹贡正义》:“东河之西,西河之东,南河之北,是冀州境也。”这里的“河”,指黄河。在今山西、陕西中间一段黄河称西河;在今山西、河南中间一段黄河名河南;流入河南、山东直至入海一段黄河叫东河。这中间大地就是冀州。以此知今运城这一地区就是冀州中心,特别是因为这里是中华民族根祖文化所在,古帝王建都之地,所以战国以前古籍均称之谓“中冀”。为什么称这里为冀州呢?因这里古代有个冀国。《左传·僖公二年》杜预注:“冀,国名,平阳皮氏县(今河津)有冀亭。”《水结注·汾水》:“汾水过冀亭而注入黄河。”冀在春秋时被晋灭。正如《释名·释地》所说“冀州亦取地为名也。”从中可以看出,冀州正是今运城市一带。
再就地形地势来看,女娲补天治水也在这里。女娲治水是立足于中条山上。在中条山上远望西北,所以《列子·汤问篇》说:“天倾西北”,《列子》说:“昔日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其缺······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燎归焉!”王充《论衡》也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注焉。”运城盐池正是在该地区东南部中条山下,所以“地不满东南”。

由此可见,女娲补天时就伫立在中天山上,中条山上的石头也就是女娲补天时的石头。
中条山灵石有镇宅辟邪、招财助运、调养身心、助眠安神等功效,长期接触身体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自己的能量场。
本文作者:艺松文化(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