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主秦穆公(一)野史趣闻
珵素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五位君主。这五人中,除了齐桓公、晋文公之外,其他三人具体指谁,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争议。相对来说呼声最高的是秦穆公和楚庄王。楚庄王作为楚国的国君,在继位的前三年韬光养晦不问政事,三年之后内修国政,外败强晋,甚至直接率兵威胁周王室,成就了一番霸业,也留下了“一鸣惊人”、“问鼎中原”这样的典故。
相较于楚庄王等霸主,秦穆公的称霸历程或许更坎坷一些,而且稍显平淡,因此也容易被后人忽视。但秦穆公一生为秦国着想,最终也为秦国日后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秦穆公,嬴姓,赵氏,名任好,谥号“穆”,是春秋前中期秦国的国君。秦国建国稍晚,直到西周末年时,秦庄公还只是一位周大夫,仅有一小块封地。周幽王死后,秦襄公协助周室抵御西戎的侵扰,又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周平王因此将岐山以西的土地分封给了秦,秦直到这个时候才正式位列诸侯。

虽然有了国土,但这片土地却需要秦人自己一点点夺过来。因为周平王分封给秦襄公土地,实际上都在西戎的控制之下。秦襄公依礼举行过祭祀后,就率兵前去讨伐西戎,到达岐山后,就在那里去世了。此后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不断从西戎手中夺取土地,并不断向东开拓疆土。到秦宣公时,秦国与晋国发生了边境冲突。
秦宣公是秦穆公的哥哥,秦宣公死后,秦宣公的弟弟秦成公继位。秦成公在位四年就去世了,继位的是他的弟弟秦穆公。因为秦宣公、秦成公在位时间都不长,连续的君位交替,秦国内部相对不稳定。加上当时的晋国国力正强,秦国也无力与之抗衡。秦穆公继位后,考虑到晋强秦弱的形势,迅速确定了与晋交好的策略。秦穆公四年,秦穆公亲自向晋献公提亲,迎娶了晋献公的女儿。
秦穆公继位时,已是晋献公执政的后期,此时的晋献公一心想要废除太子,改立宠妃所生的儿子奚齐。因为立储一事,晋国太子申生被逼自杀,公子夷吾与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太子申生本身有不少拥护者,申生死后,这群人就非常怨恨奚齐。晋献公死后不久,拥护申生的人就杀死了奚齐和奚齐的弟弟,并准备迎接公子夷吾回晋国,担任国君。
夷吾准备返回晋国,手下建议他先去秦国,争取秦国的支持。秦穆公见有利可图,就与夷吾商定,秦穆公护送其回国,回国后夷吾将晋国在黄河以西的地区割让给秦国。夷吾顺利回到晋国成了晋国的君主,就是晋惠公。但晋惠公即位后,就背弃了诺言,秦穆公虽然心生不满,但也没有报复晋国。后来晋国发生饥荒,秦国依旧不计前嫌,支援了大量的粮食。

不久之后,秦国也发生了饥荒,被迫向晋国求助。不料晋惠公不仅不帮助秦国,反而趁机进攻秦国,秦国忍无可忍,次年饥荒结束后,秦穆公就率兵进攻晋国,并在战场上俘虏了晋惠公。不过因为秦穆公的夫人、晋惠公姐姐的求情,也为了维护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秦穆公最终放过了晋惠公。不过晋惠公也因此割让了晋国在黄河以西的土地,晋惠公的儿子太子圉也被送到秦国做人质。
秦穆公为了增进两国的关系,也为了方便控制太子圉,就将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太子圉。但事情并没有像秦穆公设想的那样发展。太子圉在秦国待了五年,在晋惠公将要去世时,就设法逃回了晋国。太子圉回国没多长时间,晋惠公就病逝了,太子圉顺利继位,就是晋怀公。晋怀公继位后,对秦国也没有什么好感。秦穆公见晋怀公没有亲近秦国的意思,就打算扶持依旧流亡在外的重耳,就隆重地接待了重耳,并将被太子圉抛下的怀嬴嫁给了重耳。
晋怀公继位后,也很害怕重耳会回国夺取自己的位置,就想把国内亲近重耳的势力清除出去。不料此举惹怒了国中的贵族,晋国不少大夫就积极联系重耳,打算让重耳回来当国君。

安葬过晋惠公后,晋国的几位大臣就派人前往秦国联系重耳,秦穆公见状就护送重耳返回晋国。有国内贵族做内应,重耳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携手秦军,很快就击败了晋怀公,夺取了国君的位置,就是晋文公。
晋文公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君主,继位后不久,就着手扩大晋国的影响力,为晋国谋利。同时,晋文公与秦穆公的关系也比较好,这一时期秦国和晋国经常联手,共同抵抗楚国,在这个过程中,秦国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壮大。
总之,秦穆公继位后,用联姻的方式与晋国联合,秦晋两国之间的这种关系被称为“秦晋之好”,这个词后来主要形容男女之间的婚姻。晋文公在位时,是两国关系较为密切的时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秦国的影响力不断壮大,并开始影响中原的局势。
不过,秦穆公的地位也不是通过联姻获得的,还是要依靠其个人能力,这些我们以后再说。
本文作者:指学经典(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