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霜至,蜂花分——六世达赖的诗(八)野史趣闻

2018-10-29 01:27:40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友提供

【于道泉】

草头上严霜的任务*,

是作寒风的使者。

把鲜花和蜂儿拆散的,

一定就是它啊。

*原注:这一句意义不甚明了,原文中Rtsi-thog一字乃达斯氏《藏英字典》中所无。在库伦印行的一本《藏蒙字典》中有rtstog一字,译作蒙文tuemuesue(禾)。按thog与tos本可通用,故rtsi-tog或即rtsi-thog的另一拼法。但是将rtsi-thog解作(禾)字,这一行的意义还是不明。最后我将rtsi字当作rtswahi字的误写,将kha字当作khag字的误写,乃勉强译出。这样办好像有点过于大胆,不过我还没有别的办法能使这一行讲得通。

【曾缄】

青女欲来天气凉,蒹葭和露晚苍苍。

黄蜂散尽花飞尽,怨杀无情一夜霜。

【刘希武】

皑皑草上霜,翔风使之来,

为君遽分散,蜂花良可哀。

蝶恋花,蜂恋花,这一首如做情诗解,蜂儿与鲜花当是红尘中的一双有情男女,严霜当是指横亘在一双有情人中间的巨大阻隔,它具有无比强大的破坏力量。诗出于六世,通常的理解是六世的这次爱情可遇而不可得,彼此悬殊的地位差异,僧俗之间无法跨越的天堑,更兼六世宗教领袖的身份,一切的指向都与爱情背道而驰。

解作情诗,三个译本各有特点。

于本看似简明,实则含蓄。只是平实地说出严霜作为寒风的使者拆散了蜂儿与鲜花的事实。至于蜂儿与花之前如何地相依相偎,之后如何地痛苦挣扎乃至凋零消亡,一字不提,但分明又有字寓褒贬微言大义的春秋笔力。

曾本更见古诗的韵味。开首不提霜雪而说司霜雪的女神青女,一下将人带到晚唐小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冷长天、月华澄澈的诗境,次句以蒹葭和露铺排出《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境。两句俱不曾直下“霜”字,而寒霜幕天席地来矣。如此,蜂必散,花必残。尾句直抒胸臆,无限怅恨直接化成痛斥——“怨杀无情一夜霜”。

刘本表达失去的情感不若曾本激烈。虽是“遽分散”,分开有些突如其来,哀痛也诚然实实在在,然而翔风送严霜过来的事实已不可改,这种无可奈何无力把握的悲哀,看似不显得强烈激越,而其中的哀伤悲苦更刻骨久长。

不过,六世本来要说的真的就一定是人间情爱么?

到了一定的季节,寒风起,秋霜至,相伴了一段时日的蜂与花必然分离,物性本如此,自然本如此,变化本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在世间的一种呈现,安住当下,以平常心接纳变化,是修行者必行之路。

倘若六世说的与人间情爱无关,大概还是最接近原诗面貌的于本能读出来别的意思吧。

本文作者:铅笔芒种(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