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历史上国祚长的朝代周朝野史趣闻

2018-10-29 01:25:53

周朝,是一个神奇的朝代。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这个国祚最长的朝代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国祚长,有八百年附近,共传30代37年,时间长,是之后任何一个朝代都不能比拟的;

二,周朝是历史上思想文化最活跃的王朝,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是我国文化思想的巅峰,而且哪个时候的思想,文化大家比较多;

三,周朝疆域扩大的最快,而且周朝通过分封诸侯来保证永久的占有新的疆域,这种方法被后代王朝沿用;

四,周朝时期的变法大多是最有效,最深远影响的,直接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进行跨越,而且周朝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本朝代人记录本朝历史的朝代,周朝有《春秋》,《左传》,《国语》等史书,而且周朝还有很多经典著作;

五,周朝创造的制度最多,最有效,无论是分封制,宗法制还是礼乐制度都影响千古,后世的很多文化和制度在周朝都能找到源头;

西周时期的主要制度包含了四个方面,即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和井田制。通过这四种制度,成为周朝统治的基础。

周朝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权,将土地分封给兄弟、亲戚和部分功臣去统治,使他们成为周天子的诸侯,就是所谓的“封建制度”,因此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封土封侯”制,又称“分封制”,在这个制度下,诸侯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定期朝见天子,并在必要时带兵随从作战。这是中国历史上巩固朝代统治的一种方法,影响重大。

除了在政治上实行封建,周朝还创立了宗法制度来维系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宗法制度是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组织法,加上“嫡长子王位继承法”来建立父系家长制的统治方法,进一步加强政治上的封建制。宗法制度对华人社会影响至今,是华人社会注重血缘和家族传统的由来。

同时制礼作乐,确立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权力和加强内部的团结,协助周成王摄政的周公制定了一套区别君臣、上下、父子、亲疏、尊卑、长幼、贵贱的制度,作为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规范。

周朝的建立为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序幕,象征着奴隶社会的顶峰。周朝确实是一个令人感叹的朝代,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订阅“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创,不尽之处请指正。

本文作者:源稚生(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