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和周朝,到底谁昏庸谁清白?野史趣闻
在中国的历史上,大多都是诋毁商纣王的史事,把商纣王描写的一文不值,儒家更是痛斥到了极点。周文王是制定礼仪制度的大好人,孔子就曾明言,若不是周朝制定了礼仪,天下仍然还是一群蛮夷之人,不能受到教化。
几千年来,口传心授,史书纸上更成定文,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难道这其中没有什么秘密值得探索?把你听到的事情联系起来,想一想,或许会出现矛盾之景象!
先是最近播出的动漫《武庚纪》,你们觉得是《封神榜》演的真切,还是这部动漫更加合理?
我们就一个成语'酒池肉林',这个成语是用来描述纣王的昏庸无能的,意思就是用池子装酒,用林子挂起肉,表现一种奢侈荒淫之态。其实,就商朝皇家这些景象是很正常的,以前群臣摆宴,人数众多,几千人还是少的,况且以前都是果酒,度数和现在的啤酒差不多,如同水差不多,几千人下来,一池子酒够用的就不错了,那肉林你的看看有多少人要用,整个皇宫,就像把一个县的人家里面吃个肉全部集合起来,熏干放置,你觉着得用多少地方?而这些就成了被诋毁的一种理由!《封神演义》这些小说中也是大量的诋毁之辞。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发起过一场震惊中国的疑古运动,当时的史学家,如顾喆刚,傅斯年,王国维等,对古代所有的史记都采取怀疑的态度,后来又恢复到正常状态。而我在一本书中看到,傅斯年的研究所曾在山东考古挖掘当中发现龙山文化,充分证明了在商之上还有夷文化,盖殷商、周之文化,皆来自夷。
在神话中记载,东夷的曲阜地区,是少昊和后裔的都城,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周不是最先制定礼仪的王朝,只不过是商继承夷,周有继承了商。
并且傅斯年认为,周为了巩固政权,用殖民政策同化了商朝的人民,有很多人对儒家所记载的事件,起怀疑态度,认为所有的事件都被儒家所修饰过,做过改动!后来随着不断地考古挖掘,越来越倾向这些判断。
傅斯年认为,商纣王是'好的','和平的',说周朝是穷凶极恶的,是真正的蛮夷。话未免有些过火,但是,真相总不像史书所记载的那样。
再看一个典故,伯夷叔齐不食周栗而亡,他们的精神值得敬佩。我们想一想,什么样大的深仇大恨,能让二人不吃周朝食物,宁愿饿死,恐怕世界上所有的恶语也不能够表达他们对敌方的恨意了吧!单单的谋反也不至于让此二人如此忠于国家,其中缘由,真的匪夷所思!我想因该是为了巩固政权,做出一些另二人悲愤的事情。
反正历史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毕竟儒家强调的就是入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说明了一些事情。
发动叛乱,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必然把其中最血腥的部分用美丽的辞藻修饰过去,掩饰自己的过错。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商纣:'其实商纣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南方,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他是有功的人。'商纣似乎不是那么昏庸,而周朝也不是那么清白!
本文作者:诡异的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