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字难说——六世达赖的诗(十三)野史趣闻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友提供
【于道泉】
写成的黑色字迹,
已被水和雨滴消灭。
未曾写出的心迹,
虽要拭去也无从。
【曾缄】
手写瑶笺被雨淋,模糊点画费思寻。
纵然灭却书中字,难灭情人一片心。
【刘希武】
黑字已书成,水滴即可灭,
心字不成书,欲拭安可得。
曾本与于本刘本的内容都有些不同。
于本刘本都有字迹与心迹两两相照的意思。此字迹与心迹的内容是否关联,在有无之间,并无明确揭示。
曾本的笺上字与心中字却是紧密关联的,心中字即是笺上字,笺上字虽被雨水打湿模糊难辨,却与心中字的传达无碍。心字若何?短短长长的情话里,翻来覆去的都是相思意。倘若还原一下曾本的生活情境,极多的人对此似曾相识。从古时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书信仍然鲜活时,恋爱中的男女接到恋人的书信,差不多都有过类似曾本的心态吧。信,要反复地取出展开悄悄地读,信上的每一个字熟悉得都能记诵下来,信上的每一个笔画都曾经细细描摹,透过这些笔迹、文字,透过书信,感知写信人深深重重的情意。
信自然是被妥帖地小心翼翼地保管着,应该是万无一失的。偏偏,有了一回意外,信失了或者残损了,懊恼不迭,又有点甜蜜的笃定,信可失,而写信人的情意可还稳稳当当地包绕着我呢。
今时,微信铺天盖地,没有经历过书信时代的年轻人,对于以信传情有没有点渴望?
再看刘本。
“黑字已书成,水滴即可灭”。形诸于外的事物,很容易被外物改变。比如这一行行的黑色字,飘逸遒劲清晰,然而一滴水,便把它们连同它们所叙述的内容全都抹去了。与抹去之后的空无相较,这些字迹真的曾经存在过么?即或存在,相对消失后的空无来说,曾经的存在又有什么意思呢?黑字书成与否,俱是空无。
“心字不成书,欲拭安可得。”相较于外物的好处理讲,内心的安顿才是真正的困难处。思绪连接不断、杂念纷扬,妄念在左,执念在右,剪不断理还乱,自己连头绪也摸不清,想要把它们全都擦掉赶跑,又哪里能够?修行证悟的一大困难之一调伏内心。果然能调伏心猿,修业也就大步精进了。
最后看于本。
于本的意思与刘本大致无二。除刘本意思外,于本的意思似乎还要多上一重。比如用“已”字强调存在的字迹消失了。“写成的黑色字迹,已被水和雨滴消灭。”写成的字迹如同人的某些足迹经历,字迹可以被水滴消灭,经历也已经过去了,应当放下。
“未曾写出的心迹,虽要拭去也无从。”未曾写出的,往往都是虚妄且难于梳理的种种欲念,有心要拭去,还无从下手。这应该是修行过程中时常经历到的困境。
从于本看,诗是六世记录自己修行的一段心路历程。
许多人把诗解成了情诗。这就涉及到对“字迹”与“心迹”的内容的理解。如曾本一样,把心迹理解成相思的心,把字迹理解成传达相思的文字。诗就自然解释成了情诗。
心迹的无法写出,意味着爱情的无法传达。而强要拭去,则可以理解成活佛深知自己的爱情必然无果,理性上只能强行割舍。无从拭去,说明虽为活佛,也同凡夫一般无二,情深不由己主。
一往情深深几许?六世不可言说的心迹究竟如何?也许高原上的雪山圣湖能知道吧。
本文作者:铅笔芒种(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