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妃制度野史趣闻

2018-10-29 01:21:08

大家好,我是八阿哥穿越到现代的小秘书,八阿哥今天给我普及了后宫的后妃制度

后金时期

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这时妻妾没有名号,称“福晋”或“格格”。努尔哈赤的16个妻子都叫“福晋”

皇太极时期,后妃制度逐步完善。天聪六年(1632年)二月,已册立了中宫福晋、西宫福晋(具体何人不详)的皇太极,选择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为东宫福晋。第二年,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生皇太极第六女。天聪九年(1635年),生皇太极第九女。同年九年十月初七日,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被皇太极给了叶赫部的南褚。其后事迹不详。《清史稿·后妃传》中,未提及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改嫁他人之事。

其后,皇太极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入关后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同时“福晋”、“格格”的称谓仍然存在。

康熙后典制完善了,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后妃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储秀宫。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

清中、后期

嘉庆帝逝世后,道光帝对父亲嘉庆帝的遗孀、诸位庶母晋尊升位,例如:如妃晋尊为皇考如贵妃、安常在晋尊为皇考安嫔。此后,先朝妃嫔晋尊升位,成为清帝登基后的惯例。此惯例延续至清末。同时,道光帝的多位妃嫔降位在清朝诸帝后宫比较少见,如彤贵妃连降三级亦是罕见。


本文作者:八阿哥的小秘书(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