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死后,为何等了37年在雍正年间才下葬?野史趣闻

2018-10-27 15:04:41

孝庄原名是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她是皇太极的妃子,一生辅佐儿子顺治和孙子康熙两代皇帝,饱经世间风霜。康熙曾说,如果没有祖母孝庄30年的悉心辅佐,他也难以完成如此的伟业。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太皇太后病重,她临终前曾嘱咐康熙,说皇太极已经安葬很久了,不能因为自己而轻易打开,而且自己心中惦记不下顺治康熙父子,就将她安葬在顺治的陵寝附近。1688年1月27日,孝庄以75岁的高龄去世。按照习俗,孝庄死后应该与皇太极合葬,但是康熙只是将孝庄的灵柩暂时运往清东陵,后在昌瑞山下建起“暂安奉殿”,将灵柩停放其中。直至雍正三年(1725),雍正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将孝庄葬入地宫。

按照古人观点,人死后应该尽快入土为安,更何况孝庄尊为太皇太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孝庄等了37年之后才下葬呢?

在清朝民间有传言说孝庄在皇太极死后,曾下嫁摄政王多尔衮。理由是顺治当上皇帝后,尊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并且,在多尔衮死后,他被诸多大臣指责淫乱后宫。这难道是孝庄不愿意与皇太极合葬的难言之隐吗?不过,历史上并无确凿证据能够证明孝庄嫁给多尔衮。

另外,在古代,皇陵一般是在皇帝生前就开始建造,甚至在刚刚即位是便开始建造。因为皇陵是个大工程,以古时候的生产力,完工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而且,太后一般会和先皇合葬,几乎没有单独为太后修建陵寝的事情发生。既然孝庄临终曾说不愿与皇太极合葬,如果重新修建陵墓,肯定是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其间孝庄的灵柩也只能临时停放在殿里。

不过,孝庄的安葬问题,直到康熙驾崩前也没有得到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留给了他的儿子雍正。要知道,顺治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所以在清朝皇陵里,顺治的清孝陵地位是最高的,如果将顺治的母亲孝庄随便葬在清孝陵的旁边,显然是不符合规矩的。最终,雍正还是选择在孝庄灵柩的停放地就地建陵,名为“昭西陵”,孝庄最终得以入土为安。

本文作者:历史荟(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