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达赖修行之地--阿拉善广宗寺︱蒙古家乡野史趣闻
六世达赖修行之地--阿拉善广宗寺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境内,在贺兰山主峰巴音森布尔的西北侧,有一个群山环抱的宽阔地带。这里,绿树成荫、溪水潺潺、鸟语花香,距离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110公里。广宗寺,就坐落在这里。
广宗寺创建于明正德年间。《清凉山志》载:“正德初,上为生民祈福,遣中相韦敏建寺。铸铜为瓦,今称铜瓦殿。赐印,并护持。命秋崖等十高僧住。”寺内正殿背后立有明正德三年石碑,对创建广宗寺的情况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原来,广宗寺的铜瓦殿,计划在东台顶建造,后因“峰顶极高,风势雄猛”,“无益于后”,才选址于此处。
广宗寺占地面积为二千九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二十八间,布局小巧紧凑。紧挨道边的天王殿正中,供有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为铜质,造型很好,那盘腿打坐、大腹下坠、满脸堆笑、乐观无忧的样子,使人观后受到感染,与大肚弥勒菩萨对笑不已。穿过天王殿,面迎铜瓦殿。铜瓦殿是该寺的主殿,殿建三间,重檐歇山顶,原顶部为铜瓦铜脊,现留铜脊和少部分铜瓦。木建大殿,上覆铜瓦,在五台山寺庙中仅此一处。
殿内佛坛上立木制方格,供有上下两层圣像。下层三尊是铜铸“西方三圣”,正中为阿弥陀佛,两侧为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佛家称西方极乐世界有主佛阿弥陀,身旁有胁侍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人死后“往生净土”的地方。上层三尊圣像为泥塑,正中为释迦牟尼佛,两侧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大殿两壁供有铁铸十八罗汉。后壁两角分别供有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正殿内不太宽阔,供有如此多的圣像,使人感到“琳琅满目”。正殿前内额挂有康熙御匾,上题“云嵋”二金字。
“鳞鳞万瓦五峰中,不用泥烧用铸铜。”时至今日,众多的游客和信徒蜂拥而上灵鹫峰,登峰必到广宗寺,参观铜瓦殿。这里经过补修,殿宇整饬,终日香火不绝,接待游人和香客入内参观礼拜。
( 六世达赖的荼毗塔)
广宗寺内东北角还建有一座墓塔,是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院长法尊法师的灵骨塔。法尊法师圆寂于1980年12月,终年82岁。他精通藏文,对佛学研究造诣很深,曾对佛教经典作了大量的翻译工作,把长达二百卷的《大毗婆娑论》译成藏文。广宗寺是法尊法师出家的地方,故他的灵骨塔建在这里。塔高六米,围基三丈,塔身洁白。塔正面中央的石碑上嵌刻有赵朴初书写的“翻经沙门法尊法师灵骨塔”字样。法尊法师的灵骨塔于一九八一年九月落成。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十四岁时剃度入布达拉宫为黄教领袖,十年后(1706年)为西藏政教斗争殃及,被清廷废黜,解送北上,道经青海今纳木措湖时中夜遁去,不知所终。仓央嘉措曾留下很多优美的诗歌,是藏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实际上,相传,只身遁去的仓央嘉措化名为阿旺曲扎嘉措,游历印度、西藏、四川等地十年后,于1716年来到阿拉善,被当地人信奉为上师。1746年,在南寺尚未建成时,圆寂于此。南寺占地曾达40万平方米、拥有庙宇数十座,仓房僧舍2859间,僧侣人数最多达1500多名,可谓气势磅礴。
本文作者:蒙古家乡(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