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春秋(02)周携王有中兴周朝之势,晋侯袭杀并被历史掩盖野史趣闻
清华简中有篇史料,篇名为:《系年》,文章记载的是从西周初年,迄至战国早期的历史。其中原文有“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大意是说周幽王为犬戎杀死后,其子周平王继位,各地的诸侯们都不朝贡周王室。都不把周王当领导了,也不汇报工作,更不朝贡。为何如此?
因为,周平王宜臼能继位为周天子,是在申伯、鄫伯联合,再加上串通犬戎,里应外合攻占镐京,屠戮周王室而得,此举实际上也犯了大忌,其继承王位名不正言不顺。原本地位特殊的申侯也因此衰落,只好封赏秦国、晋国、郑国诸侯,也因此成就了此三国成为春秋时代的强国。
以虢公翰为首的十多家诸侯共同拥立周宣王次子、周幽王之弟姬望为周王,史称周携王。从此,周朝二王并立。虢公部落在西周之时,曾多次出现在史书中,在春秋之后,却极少被提起,只到被晋国灭亡,或许跟拥立周携王有关。周携王,生于前794年,卒于前750年。是周宣王的次子,周幽王之弟,姬姓,名望,也称姬余、姬余臣,在继位之前是被幽王封的莫王。颛,即高阳氏颛顼帝所建之颛顼城——鄚阳城,属今河北任丘县,汉称鄚县,幽王时姬望建立鄚国之地。
周平王继位的时估计才七、八岁的孩子,易被权臣挟持的时期。周携王继位时则已二十多岁。在其当政之时,选贤与能,政能人和,与各诸侯国关系也处理的较好,外有柱虢公翰的强力支护,内有和揖百族的内政国策。因此,周携王治下的领地还算是比较富强的,大有中兴周王朝之势。
不过,对于周携王而言,这些都是短暂的荣光,虢公为何不愿拥周平王,虢石父,是周幽王的重臣,周幽王废除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虢石父极有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许其本身就是属于褒姒系的权臣。那么,幽王死,褒姒除,作为虢氏家族的虢公只好重新站队了。虢公翰拥立周携王,帮助周携王笼络的天下诸侯,也都是便于划分好势力范围土地疆域。
此时乱世已开始,各个诸侯国都在不断壮大势力。秦、晋、郑、齐、楚等都开始攻城掠地。《系年》:“晋人焉始启于京师,郑武公亦正东方之诸侯”。晋文侯趁周携王巡视虢地时,以姬望无权继承周王大统之名杀之,终结二王并立局面。携王殁后,原来其治下的领地分解为鲜虞国、鼓国、仇由国(仇犹国)、肥国、中山国、莫国、虞国、虢国、髤国等国家。周平王也采取抹杀有关周携王的一切有关史料,故正史中再没有对周携王的记载了。史书中要避免言及莫国之事,诸侯们尽力不提莫国之名。比如说,赵武灵王想攻占中山国,而莫国就在中山国南部,占据着两条河道及大片土地。赵武灵王提到其国境东北面莫国之地时(黄河至津水),既不说是中山国土,也不说是燕国国土,更不提是莫国国土,只以“夹水居之民”称之。这个国家叫什么名字?主人是谁?都不敢在君臣言论之中提及。
周携王虽亡,但其国土(指周携王的京畿之地)还是归属周天子。周虽弱,但这片土也仍属周王室的。所以,这片土地或者还叫莫国,也可能算是天子的飞地。赵灭中山国后,索性就将莫国故土——莫、易二地送给燕国管理。东周各国对莫国周携王之事避讳而不谈,因而才有“讳莫如深”的说法。
总之,从此周的历史正式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春秋时代
本文作者:上书房(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