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颜就不能活?为什么清朝的后妃们素颜都这么丑?野史趣闻
关于这个问题,清朝皇帝也很郁闷啊!
.jpg)
天下的女子千千万,为何朕的身边竟是些大饼脸、矮胖挫的女子呢?也难怪乾隆皇帝没事就下江南,寻找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了。
那么,为什么清朝的后妃容貌普遍对不起观众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拍摄技术
和今天动不动就美颜磨皮的自拍不同,在清朝晚期,刚刚出现照相技术的时代,能把照片拍出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PS?美颜?不存在的!
.jpg)
在照相技术发明之前,清朝无论皇帝还是后妃的形象都是宫廷画师画出来的。因为宫廷画师拿着皇室的工资,又背负着杀头的威胁,所以在画像的时候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美颜”,比如康熙皇帝的脸上没有麻子。
但是,在照相技术发明之后,这些俊男靓女就不得不“原形毕露”了。
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摄影技术是法国人L·达盖尔于1839年8月19日发明的,清朝最早的照相机是由供职于清朝海关的法国人儒勒·依蒂耶于1846年带进中国的。
.jpg)
照相技术进入清朝后,最早在风气开放的上海、广州等地流行。清朝皇室因为笃信照相机在摄影时会夺走魂魄,所以对照相技术是拒绝的!
但是慈禧当政后,照相技术就在后宫开始流行起来。
今天的慈禧照片,是清朝一个叫裕勋龄的宫廷摄影师拍照的。裕勋龄虽然很帅,但是给慈禧拍的照片却很丑,一方面是因为裕勋龄不是专门干这个的,摄影技术不过关。另一方面就是裕勋龄没有今天的美颜和精修技术,所以照片非常写实。
.jpg)
关于摄影技术高低决定照片美丑这一点,广大女同胞对男朋友的摄影技术应该是有话要讲的。另外,关于不美颜就发上朋友圈的后果,广大女同胞也是感同身受的!
所以,清朝后妃的照片,想不丑都难!
2、选妃制度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和其他朝代在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比如,清朝前期坚决不从汉人中选妃。
.jpg)
和康熙王朝中康熙给蓝齐儿格格说的那句话一样:“大清是朕的,真也是大清的”!所以清朝皇帝选妃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一见钟情就可以了。这涉及到清朝的国策以及各势力的角力。
说白了,清朝的选妃,是一项极其严肃的政治事件。
清朝入关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选妃的范围非常小,那就是满族,清朝规定:“八旗官员、兵丁、闲散之女子,皆备选”。
.jpg)
努尔哈赤时代,和漠南蒙古各部进行长期战争,也开始了相互间的联姻。1635年后金征服漠南蒙古后,漠南蒙古和后金的联姻开始频繁起来。其中顺治的生母孝庄太皇太后就是漠南蒙古科尔沁部的王公之女。
后金和漠南蒙古作为政治上的盟友,需要长期维系关系,这个纽带就是相互的联姻。不仅蒙古女子要嫁入清朝,清朝的皇室之女也要嫁入蒙古。
我们知道,东北以及蒙古高原气候条件比较差,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背景下,蒙古女子无论是平均长相还是皮肤和江南的小家碧玉肯定有差别。
.jpg)
所以,选妃的范围这么小,清朝的后妃对不起观众也是情有可原的!
3、审美差异
古代四大美女的杨贵妃放到今天也不算太美,还有古代的裹脚女子放到今天也不会惊艳世人。同样,今天的高鼻梁尖下巴放到古代也不算美女,这反映的是古今审美的差异。
清朝时期,选妃首先看的是门第,必须是血统纯洁的官员的女子,以保持满洲贵族的尊严和特权。在保证血缘和社会地位高尚的情况下,才讲女子的美貌与素质,不过肯定也不是今天那种双眼皮尖下巴这种。
.jpg)
所以,在今天看来不是美女的人,比如慈禧皇太后,在清朝时期就完全不同,比如美国女画师卡尔·凯瑟琳笔下的慈禧画像,很多美国人评价慈禧有着东方女性的端庄。
所以,拿着今天的审美去套用清朝时期的美丑,得到的肯定是完全迥异的答案。今天的清宫剧,后妃个个是大眼睛尖下巴,这完全就是现代人的审美。试想如果将清朝的审美用到清宫剧中,那么这个收视率就不是一般的感人了。
.jpg)
4、个人喜好
一般而言,颜值高的女子更喜欢将自己的容颜展示出来,比如光绪最宠爱的后妃珍妃,但是慈禧不喜欢啊,所以在害死珍妃后,慈禧将绝大部分的珍妃照片进行了销毁,仅留下几张供光绪怀念。
树大招风啊。
.jpg)
所以小树就完全不同了,就好像我们说红颜薄命,因为没有人在意丑女的生死,话虽然刻薄,但这就是很多人尤其是慈禧的内心想法。
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有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女人,想必是不想给人留下周围女子都比自己美的印象的,所以去美留丑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后人看到清朝后妃普遍较丑,也就不难理解了!
.jpg)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本文作者:静夜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