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激战正酣,张学良突然挥师入关,蒋介石乘机一举登顶野史趣闻
作者:金满楼
北伐战争结束后,由于地盘分配不均,引起了冯玉祥、李宗仁等人的极大不满。
当时,蒋介石将平津地区分给了阎锡山,阎老西对此表示很满意,但谁知蒋介石很快又将征税权收归中央,这下情况就复杂了。
之后,阎锡山决定联合冯玉祥反蒋,当部下提醒他冯玉祥系屡屡倒戈之人时,阎锡山摆摆手说:
“你们不能老是看过去。要知道蒋介石几次要收拾冯,冯对蒋恨极了。
现在我要他和我共同打蒋,这是他求之不得的,一定会竭尽全力。
并且,他好贪眼前的小利,只要我们在物质上能满足他的欲望,哪能再生半途捣乱之心呢。
他固然很狡猾,打完蒋之后,可能会捣乱,但他是个老粗,没有远见,我自有办法对付他。”
在冯玉祥与阎锡山正式联起手来后,其他反蒋势力也都纷纷靠拢。
如之前被蒋打败的李宗仁之桂系及张发奎之粤军,还有在政治上与蒋争权失败的汪精卫一干人,甚至张学良的东北军也有信使来往。
开战之初,各方面反蒋声浪很高,阵容也很强大,但桂系及粤军在湖南发动的攻势很快失败,自顾不暇。
而西北军、晋军在津浦线、陇海线、平汉线与蒋军的交战也是各有胜负,谁也没有取得压倒性优势。
在几个战役之后,西北军方面的兵员损失及械弹消耗明显加大,而阎锡山答应的补充迟迟不到位,西北军难免心存疑虑,由此产生了保存实力的想法。
在此情况下,蒋军越打越强,反在津浦线上将晋军击败,收复济南;而西北军在陇海线上的八月攻势也因为雨季而受阻,双方态势为之一变。
就在这时,张学良于9月18日发出通电拥蒋,东北军大举入关,阎锡山、冯玉祥的失败已无可挽回。
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阎锡山与冯玉祥只得于10月8日通电下野,整个中原大战于11月初结束。
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仅次于解放战争的国内战争,其间历时7个月,各方动员兵力110万人以上,支出军费5亿元,死伤30万人,战火波及20多省。
战后,阎锡山宣布出洋考察,但他只到大连躲了一段时期便于次年回到山西老巢;冯玉祥则始终没有出国,但他惨淡经营二十余年的西北军则在这场大战中土崩瓦解:
孙连仲、吉鸿昌、梁冠英等部投蒋;张自忠、刘汝明、赵登禹等部及之前随韩复榘变节的石友三部投张学良;韩复榘之前已经自立门户……
冯玉祥的失败并非偶然。
正如原国民三军徐永昌说的,冯玉祥所部最初有“五虎将”之称,即张之江、李鸣钟、鹿钟麟、石敬亭、宋哲元,皆前清第二十镇同事或有关系者,后来在第十六混成旅当团营长。
但在后来,又有小“五虎将”出现,即韩复榘、石友三、孙良诚、孙连仲、张维玺,皆第十六混成旅士兵出身。
冯的老朋友、西北军的交际处长张树声也说:“冯先生是一定要亲自孵出的鸡娃,才会下蛋”。
其意思是,冯玉祥只相信自己教育出来的将领,而且喜欢越级指挥,中间的高级将领往往被架空,造成指挥紊乱;
另外,冯玉祥统率的西北军就像一个封建大堡垒,冯就是大家长,作风专断,缺乏民主。
如一些由士兵提拨起来的带兵官如韩复榘等,即使已经当了军长乃至当了省主席,冯对他们仍然象对待子侄一样,不肯给以应有的尊重和礼貌。
甚至,这些人在冯玉祥面前连吸支香烟的自由都没有。更有甚者,据说冯玉祥给韩复榘这些人打电话,冯说:跪下!电话线那头的人就真的跪下了。
因此,部分高级将领便觉得太受拘束,开始另谋出路了。
经此沉重打击后,冯玉祥一蹶不振,不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蒋介石则利用这次战争扩展了自己的地盘并大大提高了在国内的威望;
另一个获利者张学良,也趁机杀回关内,并从阎锡山的手中重新取得了京津地区的控制权;
阎锡山的晋军也分出了商震和傅作义派系,力量有所削弱。
一言而蔽之,中原大战实则是北伐战争之后的又一次大洗牌。
(节选自:金满楼:《武夫治国:北洋枭雄的发达往事》,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
本文作者:坑爹史册(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