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兄弟改胤为允,为什么咸丰的兄弟不改名野史趣闻

2018-10-25 11:36:47

请输入图片描述

网友炒米视角:

雍正的兄弟改胤为允,其实是很正常的。这是严格按照儒家那套“避尊者讳”而言的。所以当雍正一旦登基当了皇帝之后,平时的兄弟们,只能把自己和皇帝名字中相同的字改掉。毕竟雍正相对也比较刻薄一点么!但雍正时期也不是所有的兄弟都必须改掉自己的名字的。其中大家熟悉的十三爷就是个特例!十三爷跟雍正关系很好,而且在雍正在位期间得到了重用!所以雍正特旨,允许“允祥”改回“胤祥”。这也显示了雍正的真性情!

请输入图片描述

其实不只是咸丰的兄弟不改名,从乾隆开始,所有的皇帝的兄弟都不改名避讳了!乾隆的兄弟不改名的原因是和康熙有关!因为康熙的儿子比较多,所以当时康熙 给儿子辈,都用了“胤”字,给孙子辈,都用了“弘”字。

网友逆流时代:

清代皇帝的避讳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从完全不避讳发展到避皇帝讳再到皇帝主动改名,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天命、天聪、顺三朝,由于满族在顺治朝才入关。彼时他们汉化不深,故而在那个时期是没有这些所谓的避讳之说的。甚至在考进士的时候,都不需要避皇帝的名讳。但是到了康熙朝,随着儒家思想逐渐占据意识的主流,避讳开始为满清统治者所重视。

请输入图片描述

到了康熙朝,玄烨二字就需要缺笔避讳,而且康熙这一辈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字辈,像玄烨的哥哥就叫做福全,所以根本不必避讳。既然康熙要避讳,那么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自然也要避讳,但是许多档案已经写好了,不可能重新去写,所以清代的后世统治者就把出现这三个人名字的地方用一块黄布给挡住。

网友无威慑:

从乾隆帝开始,就不要求兄弟在名字上的避讳了。

请输入图片描述

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康熙帝不仅给儿子取汉名,而且还按照辈分取汉名,子辈用“胤”字,孙辈用“弘”字,曾孙辈用“永”字。胤禛即位后,因为名讳,将兄弟名字中的“胤”改为“允”。

乾隆帝即位后,不要求兄弟避讳改名,因为只剩下“永”字辈,于是根据自己所作“永绵奕载奉慈娱”诗句,取“永”字后“绵奕载”三字,接续在“胤(允)弘永”后面。传位给嘉庆帝时,为避免“永”字辈兄弟避讳改名,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帝沿用此法,“绵宁”改为“旻宁”,并且新增“溥毓恒启”字辈。

本文作者:我是林家大女儿(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