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和庞涓之间的恩怨情仇野史趣闻
春秋末期,晋国的国势衰微,最后被赵、魏、韩三家瓜分,也就是历史上的“三家分晋”。而到了魏惠王的时候,魏国广招天下贤才,当时有个叫庞涓的人就到了魏国,并跟魏惠王说要是能用他作为大将,必将使魏国成为七国之首,最终兼并其它六国。魏惠王听了很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庞涓也确实有真材实料,魏国附近的诸侯小国都被庞涓所兼并,宋、鲁、卫、郑的国君也都纷纷归属魏国。
庞涓有个同门师兄叫孙膑,两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同窗的时候,两人交情深厚,经常一起探讨兵法学问,还结拜成了兄弟。庞涓在魏国当大将的时候,孙膑还没有出山,鬼谷子就把秘不传人的《孙子兵法》13篇传给了孙膑。后来魏惠王听说了孙膑的本领,就找庞涓询问,庞涓无奈之下只能请孙膑下山。
孙膑到了魏国,很受魏惠王的器重,庞涓害怕孙膑的本领超过自己,于是就派人冒充是孙膑齐国的家仆,希望孙膑能够回家探亲。孙膑不知道上当,就向魏惠王请辞回家,而庞涓这时候就对魏惠王说孙膑要叛逃到齐国去,这才找的回家探亲的理由。魏惠王果然中计,于是下令剜去了孙膑的两块膝盖骨。
此后,庞涓对孙膑更是关心照顾,以图从孙膑那里得到《孙子兵法》13篇。孙膑没有看出庞涓的险恶用心,直到有一天一个人偷偷的告诉孙膑庞涓的阴谋,孙膑这才恍然大悟,为了不让庞涓得逞,不久孙膑就装起疯来,庞涓也怀疑孙膑是装疯卖傻,所以屡次试探,但孙膑装傻装的无可挑剔,甚至连猪粪都吃,庞涓这才对孙膑放下心来。
后来的一天,一位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孙膑偷偷的见了使者,使者觉得孙膑是个人才,走的时候便偷偷的把孙膑一块带走了。齐国的大将田忌非常赏识孙膑,所以把孙膑奉为座上宾,并且以礼相待。当时的齐威王非常喜欢跟一些王公贵族们赛马,但常常输给那些王公贵族,孙膑观察了这种比赛后,就对负责赛马的田忌说自己发现这种比赛是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的,下次比赛的时候先用你的下等马跟他们的上等马比赛,再用上等马跟他们的中等马比赛,最后用中等马跟他们的上等马比赛,这样三场比赛下来,就胜了两场,那样的话齐威王就会获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
田忌对孙膑的才能佩服的五体投地,所以就把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在向孙膑讨教了兵法上的一些知识后,对孙膑更是大加赞赏。
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庞涓率兵攻打赵国,赵国实力较弱,所以就向齐国求救,齐王想用孙膑为将,孙膑说受过刑的人怎么能做将军,所以齐王就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前去救赵。田忌本来想带领士兵直扑赵国,但孙膑却建议田忌向魏国发兵,因为魏国的兵力都在前线,都城必定守卫空虚,要是向魏国都城进兵,魏国必定会放弃攻打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不就解了赵国的围,还顺带着打击了魏国。田忌采用孙膑的建议攻打魏国,庞涓果然回兵桂陵,但是遭到了齐军的大举截击,庞涓不敌,败回了大梁。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
公元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于是派兵直击魏国的首都大梁,这次还是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魏国得知齐军攻打大梁,所以就撤去了攻打韩国的军队,决定集中主力军队迎击齐军,于是就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率领十万大军迎向了齐军。孙膑就向田忌建议利用魏军轻视齐军,认为齐军胆小怯懦的心理,示敌以弱,诱敌深入,然后在伺机进攻,所以齐军就假装败退,并且在败退的时候,第一天用十万个灶炉做饭,第二天用五万个,第三天用三万个,让魏军以为齐军在败退的时候不断的有人逃跑。
果然庞涓见了逐渐减少的灶炉后,认为齐军现在已经不足畏惧,所以庞涓就跟太子申率领部分精锐部队日夜兼程的追赶齐军。魏军一路追到了马陵,此时天已经黑了,并且前方还有树枝挡路,所以庞涓就下令让士兵清理道路,这时候一个士兵说在树上看到了一行字,庞涓让人取来火把,只见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字。庞涓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忙吩咐退兵,但这时候已经晚了,孙膑早已命令埋伏在四周的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这才意识到中了孙膑的计策,但是已经悔之晚矣,庞涓害怕被孙膑捉了后会遭到报复,所以提剑自刎了,但庞涓并不服气,自刎前还说:“遂成竖子之名!”
原来孙膑早就料到魏军在天黑前会赶到马陵,所以早早的就在马陵埋伏下了重兵,并且让人砍伐树木,阻塞道路,为的就是能够一举打败庞涓。此一战,魏军损失惨重,太子申被活捉,孙膑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大相称赞,孙膑由此也一战成名,广为人知。
本文作者:喵喵历史君(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