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PK庞涓 同门师徒间的自相残杀野史趣闻
《史记》里虽然没有交代孙臏的师傅,但是明确记载了他有一个名叫庞涓的同学。话说,孙臏和庞涓一道学了好几年,可是鬼老头觉得只能把自己的绝学传给一个人,所以他得想办法考考徒弟,谁赢了便教给谁。
究竟怎么考的呢?有帖子是这么说的。他坐在屋里,对徒弟庞涓、孙臏说:“谁能把我从屋里动员到屋外,谁的成绩就及格。”
庞涓装作惊慌失措的样子跑进屋,说:“启禀师傅,元始天尊到,请您接驾。”鬼谷子无动于衷。庞涓第二次跑进来,连鞋都掉了一只,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师傅,九天玄女来了,正在外面等您。”鬼谷子身子动了动,并没起来。庞涓不死心,第三次进来,一急一忙,一跤摔倒地下,磕断了两颗门牙,结结巴巴地说:“不好啦,苏师弟跟张师弟打架,张师弟把苏师弟打死了!”鬼谷子站起来,看了看他,还是没出去。
轮到孙臏,孙臏一进来就说:“师傅,我不行。”鬼谷子感觉有些奇怪,孙臏说:“您老人家能知过去五百年、未来五百年,我怎么骗得了您?”鬼谷子听罢,有些飘飘然。孙臏接着说:“要是您老人家在屋外,我倒有办法把您骗进来。因为外面的事是有天数的,您可以算出来;而屋里的事,是没有天数的,您出去了就算不出来了。”鬼谷子不信邪,让人把自己连人带椅子抬到外面。孙臏见师傅出来,大笑说:“我已把师傅叫出来了,及格!”
不过,庞涓超幸运,学成毕业以后,莫名其妙地通过了魏惠王的面试,参军入伍,做了魏国的上将军。
当然,庞涓也的确有两把刷子,上任之初的三把火烧得很旺——只不过是这火落在了魏国的邻国卫国、宋国等小国上。这下,魏王可见识到庞涓的厉害了,他也更加信任庞涓了。魏王给庞家的几个子侄都封了官,庞涓就开始训练他的“庞家军”了。
后来,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庞涓有一个超级棒的同学孙臏,魏王要庞涓邀他到魏国来做官。孙臏的才能在己之上,他来了自己的位置有可能不保,庞涓便想出各种理由来搪塞魏王。魏王哪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执意要请孙臏来。无奈,庞涓只得写了一封信给孙臏,邀请他前来魏国投奔魏王。
魏惠王很给庞涓面子,一见面,他就授予孙臏副将军职位。这可把孙臏感动坏了,哭天抹泪的,天天嚷着要效忠魏王。
当孙臏刚擦干眼泪平复心境下定决心大展拳脚时,麻烦就来了。一次,魏王打算考考这两兄弟,把他们带到了练兵场上,让他们比试一番。庞涓布的阵,孙臏一下子就破了;而孙臏布的阵,庞涓却很迷茫。他只好私底下悄悄地问孙臏,孙臏使给他讲解。庞涓听完后便到魏王那里汇报。魏王一听,二人的才能真是不分伯仲,非常高兴。
但是庞涓却不高兴,因为孙臏比他厉害多了,他得开始想办法对付孙臏了。一天,孙臏突然收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哥哥寄来的书信,他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马上提笔回书一封,其实这没有什么。没料到,信给庞涓截住了,他把孙臏的回信给了魏惠主。当然,这回信不再是孙臏写的了,而是庞涓模仿他的笔迹写的。信上当然写到了一些思念故乡、报效祖国之类的客套话。这回信得要看谁读了,反正魏惠王读了不舒服,心如刀绞,孙臏你昨就是一条喂不熟的狗呢?
放走孙臏吧,舍不得,留又留不住,这可如何是好?关键时刻,庞涓站出来了,他给魏惠王出了个点子:“既然留不住,那就废了他。”
孙臏命不该绝,那一年齐国派出使者出访魏国,回国后,使者立刻将孙臏推荐给了将军田忌。非常幸运,田忌是一位心胸豁达、爱惜人才的将军,他与孙臏一拍即合,马上就给予孙臏很高的待遇,并把孙臏安排在了自己的府上当门客。
赢了千两金子后,田忌向齐威王推荐了“赛马兵法”的创始人孙臏。孙臏逮住了机会,以超凡的见识和谈吐一举征服了齐威王,被齐威王拜为国师。
不是冤家不聚头,公元前354年,庞渭率领魏国的大部队攻打赵国。庞涓也不是吃糠咽菜的主儿,很快把赵国打得落花流水。由于国际关系的需要,齐国派部队增援赵国,孙臏光荣地当选为军师。
据《史记》记载,由于行动不方便,军师孙臏当时的形象是“居辎车中,坐为计谋”。后世的《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显然是复制了孙臏的这种形象,只是作为一个四肢健全的人,装瘸子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高明之处。
这时候,庞涓正指挥魏国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一心想把赵国彻底吞并。他听说齐国突然集中兵力,直奔魏国首都大梁,像一把尖刀插在了胸膛。庞涓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来不及召开军事会议,就连夜启程,全体官兵火速返回,要打一场保卫战。
庞涓心急如焚,带着部队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士兵们啃干粮喝凉水,根本吃不上热饭,那些马也累得精疲力竭。这一路疲惫而行,却不知道孙臏早已在桂陵布阵,等着他们自投罗网呢。
桂陵是什么地方呢?原来孙臏早就看好这个关口,这是庞涓回国的必经之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孙臏让士兵们都插上树枝做成迷彩服,潜伏在树丛中。果然,庞渭在黄昏时到了桂陵,本来士兵就已经饿得四肢无力,齐国伏兵四起,一袋烟的工夫庞涓的队伍就被打得人仰马翻,差点全军覆没。
十三年后,庞渭效力的魏国再挑事端。这次魏国竟然和上次遭到侵略的赵国联手,一起入侵韩国。
孙臏创造性地提出了“减灶”的方法,就是第一天宿营挖十万个灶坑,第二天宿营挖五万个灶坑,第三天宿营挖三万个灶坑……
让我们从第一天说起。在孙臏的身后,魏军在庞涓的率领下一路跟了过来。每到一个齐军宿营的地方,庞涓都会派人数灶坑,从十万到五万,从五万到三万。就这样,庞涓被地上烧得黑乎乎并且逐日减少的灶坑挑逗得欲罢不能,终于在第三天,他彻底丧失了理智。他顺着孙臏设计好的思路做出了判断:“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得意之余,庞涓又开始忘形了。他发布了一道命令,那些负责武器和辎重的部队就不用和他一起去了,自己只带一路精兵去追击齐军就可以了。
第四天傍晚,庞涓追到了马陵。这里的地势非常险要,两边山梁,中间一条狭窄的道路。为了“欢迎”老同学,孙臏事先把这里精心地布置了一番:两边杂乱无章的大树都被砍倒了,目的就是要让庞涓走到这里主动停下。
这是兵书上说的“死地”,有很多有才的将军就死在这种地方,可此刻一心要干掉老同学的庞涓被灶坑忽悠了,不仅没重视,反而迎险而上……
天色黑了下来,道路越来越狭窄。
“中计了,快跑!”箭雨从四面八方如同飞蛾扑火一样,扑向了黑暗中点燃的火把……庞涓眼见自己逃生无望,又羞又愧。他大喊一声“遂成竖子之名”便拔剑自刎了。
本文作者:威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