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福临:卿本佳人,奈何为帝野史趣闻
小石君:十八年皇帝,比他孙子多五年啊。
路人甲:可比他孙子少活33年。
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
爱新觉罗·福临《归山词》
顺治皇帝所写这首《归山词》原无标点符号,一直以毛笔楷书体写在善财洞(五台山)上院正殿的山墙上。顺治皇帝是否真的出家,可能早已无法考究,可是在24岁便撒手人寰的一代英主总是令人唏嘘不已。
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福临生于盛京。
在各方政治势力的角力中,成功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成为大清王朝的开国皇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在一般孩童还在玩耍嬉闹的时候,年仅6岁的福临已经成为童子皇帝。
虽然尚不谙世事,但在满族特有的尚武精神的熏陶下,却有一种好胜的性格和天然的优越感。
行登位大典前,乳母因其年幼欲登辇陪坐,一句“此非汝所宜乘”尽显帝王尊严。
小石君:六岁你在干嘛?
路人甲:撒尿和泥巴......
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年仅十三岁的福临提前亲政,从此乾坤独掌。
从此,
在内,广纳贤才,运筹帷幄、决计千里;
在外,跃马疆场,金戈铁马、气吞山河,横扫南明小朝廷;
在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万民归心;
在那个民族矛盾,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激化的年代,年轻的顺治皇帝力挽狂澜,为一个王朝崛起打下基础。
可是,“高处不胜寒”。
帝王的孤独与落寞又有谁知道。
“朝臣待漏五更寒,铁马将军夜度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群臣激愤,母子离心,子时的乾清宫,空落落的大殿,一代英主蜷缩在角落里,泪如雨下。谁又能理解在英伟决绝的背后是对青灯黄卷的向往,是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终于,
终于有一个人读懂了他——董鄂妃。
厌奢厌妒,酷爱文墨的董鄂妃走进她的生命之后,顺治皇帝终于找到自己心灵的慰藉。
吟诗颂词,寄情山水,不在乎群臣的评头论足,不在乎后宫的群情非议,爱就爱的刻骨铭心、轰轰烈烈。
可是命运就是如此的捉弄,董鄂妃还是离他而去。
乾清宫无数个日夜,身侧研磨,声声心怀天下,奏折批红,句句黎民疾苦。
董鄂妃给他带来了极致的快乐,可是却瞬间灰飞烟灭,一无所有。
董鄂皇后就在孝陵的旁边,你如花,我他如叶,如泣如诉,来生相逢处,泪难歇。
很喜欢这段悲伤的历史,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爱情总能枯燥的历史带来一股清流。
爱子去了,忧伤过度。
爱妃去了,万念俱灰。
出家未遂的福临郁郁而终,年仅24岁。
福临是个浪漫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帝王。
让他做一个亲王贝勒也许他的一辈子会很快乐。
可是造化弄人,戏剧般的将他推上了皇位。
结果,一个皇位束缚了他的人生,他想冲破绑在身上的缰绳,他实现了,只可惜冲破之后便离开了他的命运轨迹,不得不让他提前走入下一个轮回。
其实,某种程度上,我们比福临幸运。
也许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却可以选择放弃自己不喜欢的生活。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真的比福临幸运的多。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小贴士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
本文作者:一点石(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