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称帝就害死开国功臣,为什么只有他可以保全家还获得爵位?野史趣闻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皇帝在称帝之前,都喜欢和厉害的人称兄弟,没称帝之前,你是能人,想要什么都可以。一但江山稳固,新账旧账皇帝就会和你一起算。中国历史上这样的皇帝真的太多了,其中刘邦就是最出名的一个,像韩信,彭越这些武将,最后都没有好下场,但是唯独有一人没死!
张良
他就是张良,字子房,他不仅没有死,而且还封了个爵位,深受当时皇后的敬重,甚至还出过一个计策,让当时的太子带着几个闻名天下的老头子,在皇宫溜达了一圈,竟然就让刘邦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这种级别的谋略,怪不得后人称他为“谋圣”。但是光凭这个就能逃过刘邦的屠刀吗?
张良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谋略,韩信缺谋略吗?作为中国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平定魏国,北伐拿下代国,等等难道只是武功高强?但是最后被人告发谋反,三族都被杀了。彭越倒是真的缺谋略,非要威胁刘邦给个王位才出兵援助,最后也是被告发谋反而死。而张良却是一个深懂权位之道的人。
张良
要说张良年轻时其实也得罪过很多次刘邦,皇帝毕竟是皇帝,权力一大,内心就膨胀,一膨胀,以前别人说过的一些不好听的话,做的一些不称心的事,统统都会被翻出来,再安一个罪名就杀了。
张良年轻时跟随刘邦,有一次刘邦大军攻入咸阳,看到那些豪华的宫殿、天仙版的宫女和奇珍异宝,刘邦是个人杰也流下了口水,想要留在宫中享受荣华富贵。
但是张良却大骂刘邦,语气平和又不失强硬的告诉刘邦,如果你沉迷了,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了!和之前那些秦王有什么区别?!刘邦是清醒了,但是你能保证在刘邦心理没有一点点不爽?你能保证这些不爽的心情在称皇之后不会爆发出来?
刘邦
还有一次,刘邦想实行分封制,告诉张良,张良瞬间就怒了,觉得刘邦怎么会这么傻,当面分析利弊,直接告诉刘邦,你并没有能力诛杀项羽,也没有能力控制项羽,分封本质是控制诸侯,你连控制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分封?当场拒绝刘邦。刘邦虽然是答应了,并且觉得张良说的有道理。但是这么直接的拒绝皇帝的提议,你能保证皇帝心中没疙瘩?
张良
张良说过这么多直接的话,打击了这么多次刘邦,为什么还能在晚年没受牵连?因为张良深懂其中的利弊,你有权位,难免被小人打压和告发,而且你谋略比皇帝还厉害,皇帝要是心里怀疑你,你就分钟没有个好下场。
上朝
与其被动的承受,还不如主动提出不喜欢功名,想回家去,并且时不时和一些老朋友到处旅游,不仅清闲,还能保住自己全家。于是天下一平稳,张良就用身体不好的理由回家了,而且朝政的事情几乎都不干预,完全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由此可见,其实不在乎权位,才是张良能不被小人害死的重要选择。
进谏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能不被权势打动?要是你,都做到帝皇的老师了,估计心里已经飘飘然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要是你像张良这么牛,你觉得自己还能过个好晚年吗?
本文作者:柱子说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