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的跳槽人生野史趣闻

2018-09-09 17:00:34

如果要评选古代背叛旧主的排行榜,吴三桂肯定会榜上有名,不看名气,就冲跳槽次数也是独树一帜。从大明到大顺,从大顺到大清,再离开大清自立门户单干最后兵败自杀,吴三桂的一生就是跳槽的一生。

吴三桂开始的人生之路很顺,出生武将世家,舅舅祖大寿是辽东的高级将领,指挥着大明最有名的辽东铁骑。自己也很争气,不到二十岁就中了武举,之后平步青云,一路做到大明最重要的辽东总兵。正当他琢磨怎么守住山海关,对付后金时,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也来了。1644年,李自成率兵进军北京,沿途明军望风而逃,崇祯帝吊死煤山。闯王就这样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大明的都城。当然大半个江山还在明朝手中,但架不住吴三桂全家三十多口都在北京。李自成手中攥着吴三桂一家老少逼问吴三桂投不投降,无奈下,吴三桂率领山海关守军投靠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如果说第一次跳槽,吴三桂是为了家人,有情有义,那第二次,他的跳槽有了更多内涵。“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李自成拿下北京城后并没有胸怀天下的觉悟,只做两件事:大肆封官和追缴明朝官员财产。手下人员也有样学样,肆无忌惮,抄家抄到了吴三桂家,不但打了吴三桂的父亲还抢了他的老婆——陈圆圆,于是出现了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闯军大败,李自成落荒而逃。其实作为一名手握重兵,军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吴三桂这样做,更多是在比较大顺和大清后做出的理性选择,李自成和皇太极比怎么看也不像个开国明君,所作所为跟治国平天下搭不上半点边,大顺政权类似于扩大版的水泊梁山,哪有前途。于是老爹被打,老婆被抢成了导火索,或者说是一个借口。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口号化成了行动。吴三桂的第二次跳槽相当成功,活得相当滋润,自己成了清朝的开国元勋,封平西王,世袭罔替,还和皇帝成了亲家——儿子娶了建宁公主。那为什么吴三桂还要第三次跳槽,造清朝的反呢?这还得从康熙说起,作为一代英主,年少气盛,铲除鳌拜信心大增的康熙不能容忍存在像平西王这样兵强马壮的半独立王国,每年划拨给藩镇的军费也大大加重了清朝负担。“撤亦反,不撤亦反”长痛不如短痛,撤藩成了康熙必然选择。但这触及了吴三桂的底线,作为手握兵马钱粮的藩王,交出兵权相当于要了他的命。何况他又是前朝旧臣,手中没有兵权这个护身符,很难善终。毕竟清王朝之前如此厚待他,除了吴三桂的军功,更看重他手中的六万精兵。

于是为了自保,

吴三桂开始了他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跳槽,这次他不在给人打工做小弟,而要自己做老板。然而一云南一隅之力对抗整个清王朝,再遇上康熙这么个英明神武的主儿,吴三桂也就在劫难逃了。

本文作者:文史业余爱好者(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