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著名谋略家——吴起野史趣闻

2018-09-09 16:00:36

吴起春秋战国名将。卫国左氏人(今山东鲁县北)。大约在公元前440年,死于公元前381年。吴起既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最早,吴起还在鲁国做官,而且屡建奇功,却遭小人陷害,而被免职。无奈之下,吴起投奔向魏国,受到了重用,战功显赫,因才出过人,被同僚陷害诽谤后逃奔楚国。在楚国,吴起辅佐楚悼王实施变法,革新政治面貌,同 楚国贵族开战了激烈的争斗,从而促进了楚国的富国强兵。楚悼王死了以后,吴起因得罪楚国贵族进而惨遭杀害。

吴起从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决心做个具有雄才大略、能够成就一番大业的人。他在孔子的学生孙子门下求学。后有刻苦背读各种兵书,精通兵法。经鲁国相国公仪休的举荐,被鲁穆公任职为鲁国的大夫。

不久,齐鲁交兵。齐国大军来势汹汹,锐不可当。鲁穆公深知吴起用兵有道,游刃有余,便想任用他为鲁国主将,领兵迎击齐军。

此时,有的人便对穆公说:“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假如吴起战而不打,或者泄露军事机密,岂不是误了我们鲁国的大事”?

穆公也是反复斟酌,难以决然。

吴起得知以后,眼看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错失,于是把心一横,亲手砍下了自己妻子的头颅,献给了穆公,以示忠诚。

鲁穆公对吴起的芥蒂荡然无存,立马封吴起为大将军,领兵抗齐。

吴起心理明白这场战役,以鲁国的实力根本抵抗不了齐国的进攻,所以他一开始并没有和齐军硬拼,一直在谋略时机,出其不意。

命令大军故意装出软弱无能的样子,一路行军懒散,不愿迎战,提议与齐军谈判讲和。接着,把老弱病残的士兵放在大军主力中,而勇敢年轻的精锐悄悄隐藏在两翼。齐军看到吴起如此无能,所率兵马必定不堪一击,开始骄傲蛮横起来,放松了警惕。吴起见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乘其不备,命令隐蔽在两旁的精锐发动猛攻。齐军猝不及防,匆忙应战,结果大军败得一塌糊涂。

吴起的计谋立下了大功,按理当说奖赏吴起,应当受到鲁国人民的尊重,应当重用才对。然而恰恰相反,鲁国的大臣们看见吴起用兵如神,一举成名。妒忌的红了眼,便纷纷攻击吴起,诽谤吴起:“吴起为了成就自己的事业,亲手杀掉妻子,可见这个人多么的危险,为了达成目标和个人利益,天下之人他还有谁不敢杀,倘若的成了气候,恐怕把穆公都不放在眼里”。

还有的说:“吴起少年时离开母亲,在自己手臂上狠狠咬下一口肉,言出:如若未某上宰相之职,不会踏进家门半步。果不其然,吴起的母亲病逝的时候,他也没有回家奔丧。他的师傅为了此事也和他断绝了关系,像这样不孝的人,还有什么不敢做的事,穆公若重用此人,会被天下人笑话的。”旁人也也进言:“我们鲁国虽然打胜了这场战役。但我们清楚我们实力不如人,挂个小国打败大国的名声,必然会惹得各路诸侯经常打我们小国的注意。如果任用吴起,会让各路诸侯误解我们要继续交战,岂不是不测之患”还有的?“吴起在卫国时,四处某官不成,而且耗尽家里的资产。被乡邻耻笑,吴起恼羞成怒,杀了嘲讽他的人。他是卫国杀人犯。我们鲁国和卫国是友好邻邦,重用吴起,焉能对得起卫国”。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于是,鲁穆公没有重用吴起,反而解除了吴起的兵权。

吴起看出,他在鲁国只能会遭受排挤冷落,而不能有所作为,又听说魏国的国君魏文侯是个礼贤下士的开明君主,便毅然决定投奔魏国。魏文侯听说吴起投奔而来,便找来相国李克,了解其状况。

李克实事求是的说:“这个人虽然贪图虚名,爱好女色,但是带兵打仗却是个难得的人才,连名将司马穰苴也望尘莫及“。

魏文侯正缺将才,便大胆任命为吴起为将军。

吴起初来乍到便委以重任,自然对魏王感恩戴德,决心不遗余力效忠魏王。当了将军不久,便奉命率军攻打秦国。果然不负众望,他指挥的军队势如破竹,连占五城,大获全胜。

魏文侯非常惊喜,更加其中吴起,任命他为西河太守,即魏国最高军政长官,担负着巩固边防重地,抗击秦国和韩国的侵略。

吴起虽然身为将军,吃穿住行与普通士兵没有两样。行军时,自己的粮食自己携带。一次,有个普通士兵得了恶性毒疮,吴起见这位士兵痛不欲生的样子,便亲自替他吸允脓汁。士兵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竟哭得死去活来。人民非常奇怪:儿子遇到这么好的将军,应当引以为荣为何失声痛哭?那位母亲道:你们有所不知,我儿子的父亲,当年也曾有吴将军吸吮过脓汁,不久出战,为报答将军的恩情,奋力杀敌,有进无退,终究战死沙场。如今又为我儿子吸吮脓汁,说不定我儿子会战死在哪里?我是为我儿子哭泣呀”!

吴起待兵如子,但对士兵的要求却相当严格,赏罚分明,要求令行禁止。吴起镇守西河之初。秦国又一个烽火亭靠近魏国边界。吴起很想拔掉它,但又感觉不值调兵遣将,兴师动众,于是。吴起把一个车辕放在城的北门外,下令:谁能把他搬到南门,就赏上等田宅。炸出无人信,后来有人试着搬了,果然得到了赏赐。继而,吴起有把一把豆子放在东门外,下令:谁能将其搬到西门外,同样赏赐田宅。这次信者居多,争先恐后去挑,吴起有当令行赏。不几日,吴起下令说:明天进攻秦国的烽火亭,谁首先登上那烽火亭,不仅赏赐田宅,还给他大夫官职。翌日,士兵们奋不顾身往前冲,进一个早晨就攻下了烽火亭。

吴起镇守西河20余年,先后领兵和各诸侯国打仗76次,其中64次大获全胜,其余12次胜负未分。从未损兵折将打过败仗,为魏国巩固边防,扩大疆土,做出了巨大贡献。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即位。魏武侯仍如先王器重吴起。

后来,魏武侯任用公叔担任相国。公叔是魏武侯的女婿。公叔对吴起十分嫉妒,又十分畏惧。他利用相国兼女婿的双重身份和便利条件,经常在魏武侯面前说吴起的坏话。然而,魏武侯始终不肯相信。

公叔为此大伤脑筋。又一个仆人知晓了他的心事,为了讨好主子,也颇费了心机,想出一个计策,对公叔说:“你若想撵走吴起,那还不容易吗“?

公叔叹道:“大王对他那般宠爱,我毫无办法呀“!

仆人说:”吴起为人高傲,而且重视名誉,这就是撵走他的有利条”。

公叔不解。仆人道出了他的计策。公叔连称赞:”妙!秒!实在太妙了”!

公叔拜见魏武侯说:“吴起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可是我们魏国是个小国,又和强大的秦国交界,我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意思呀”!

魏武侯沉思半晌说:“你看该怎么办”?

公叔说:“我看,可以用嫁公主的话来试探他。如果他想长期留在魏国,必定答应娶公主;如果他无意久留魏国,必定要千方百计的推辞。这样就可以验证吴起的心意了”。

魏武侯思索良久,默默地点了点头。

然而,未等魏武侯与吴起面谈此事,公叔抢先一步,先邀吴起去他家饮酒。公叔的妻子也是公主,她照公叔安排,在吴起面前装十分骄横,对公叔轻视。

吴起心里不平,感觉公主太不像话。没两天,魏武侯向吴起谈娶公主之事,吴起不想受窝囊气,便婉言拒绝了。

吴起哪里晓得,精于兵法战策的他,居然重了别人的圈套。后魏武侯就撤了他的西河之职。吴起知道受到陷害,为时已晚,只好含泪离开魏国,投奔楚国。

楚悼王知人善任,听说吴起到来,立马招他入宫担任相国。

楚国虽然是国土最大的诸侯国,但政治腐败,经济贫困,军事薄弱。吴起根据楚国的现状,明确法规入手,采取了一些了政治改革措施:裁减官员,废除世袭分封,取消就贵族官位,整军备武。

当然,障碍重重,险关道道。那些旧贵族,大张旗鼓的反对吴起,明目张胆的阻挠改革。但是吴起毫不畏惧,在一心图强的楚悼王支持下,吴起同旧贵族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义无反顾的推行变法,富国强兵。

没用多久,楚国就强盛起来。国强兵壮,为吴起一展军事才能创造了有利条件。他运筹帷幄,屡出奇兵,评定百越,北吞陈、蔡,击退了韩、招、魏的进攻。就这样他还有余力在西北伐击秦国。

楚国虽在吴起的经营下,如日中天,成为一大强国。而楚国旧贵族却对他恨之入骨,时刻想谋害他。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了。悼念当天,旧贵族在宫中欲杀吴起。

当时吴起本科抵挡一番,但他没有那样做,他知道今天难免一死,于是跑到楚悼王尸体旁,保住悼亡尸体伏下,利箭如雨,吴起当场毙命,楚悼王的尸体上也射中数支利箭。旧贵族得逞之后,彼此互相庆贺。不料,太子继位,马上清查主使起事之人,以“射吴而并中王尸者”。诛其一族,多达七十多家。

死于非命的吴起料定利箭射中王尸,太子绝不会忍受父王惨遭箭射的千古耻辱,斩杀这些人。

生前多智,死后复仇,吴起真乃奇才也。曾写下传世之作《吴子兵法》。

本文作者:一沐看点(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