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妈妈们,你愿意捐赠母乳吗?野史趣闻
如果你是一位正处于哺乳期的妈妈,如果你的母乳能够满足孩子的需要,你会考虑向公益母乳库捐赠母乳吗?
母乳喂养的作用已不需多言。但是你知道吗?母乳不仅是婴儿成长过程中最好的食物,还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于那些早产儿(妈妈没有母乳或者母乳不足)、接受过重大手术的患儿、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生长发育迟缓以及那些免疫系统有缺陷的患儿来说,母乳还是一种很好的“药物”:母乳独有的营养成分可以有效增强病弱婴儿的免疫能力,提高其存活率,比配方奶、药品更有效。因此,母乳捐赠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目前,很多国家都建立了非营利性的母乳库,收集爱心妈妈捐赠的富余母乳,帮助那些有需要的孩子。在欧美一些国家,母乳库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运作机制非常成熟。而在国内,母乳库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很多人对母乳捐赠还不是很了解。2013年,中国内地首家公益母乳库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成立。此后,上海、南京、东莞等地先后建立了母乳库,北京协和医院也正在筹建北京市第一家公立医院母乳库。那么,这些公益母乳库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呢?
母乳库在国内还是新生事物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母乳库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早产儿出生率约为7%至8%,每年大概有110万名,占全世界的第二位。据医生介绍,母乳是婴儿尤其是6个月之内的婴儿最合适的食物,特别是对早产婴儿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越早产的早产儿,各个器官系统功能越是不成熟,而早产儿的母亲往往由于生理上还没有准备好泌乳,没有母乳给自己的孩子吃。
此外,除了早产儿,另一种无法用奶粉代替母乳喂养的婴儿,也就是患有疾病的孩子,比如患有各类先天性消化道疾病、患有短肠综合征的孩子,都非常需要母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研究表示,如果从出生到六个月内能够接受母乳喂养,那么每年将有80万名婴儿免于死亡。
正是考虑到庞大的需求,目前国内一些医院也在探索建立母乳库。从2013年国内第一家母乳库——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母乳库(以下简称广州母乳库)正式开放,到目前正在筹建的协和医院母乳库,全国范围内已有十余家母乳库。在广东新闻广播知名主持人、中国第一个母乳库的001号母乳捐献者、母乳爱志愿服务队队长徐靓看来,母乳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救命的“药物”。
“之前有一个孩子,手术后肚子上的伤口迟迟不能愈合,身体状态也越来越差。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孩子接受了捐赠的母乳,伤口很快愈合,体重也慢慢增长。”徐靓介绍,母乳捐赠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很多爱心妈妈的认可,她也向记者介绍了一位特别支持母乳捐赠的志愿者。周小渝是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科的医生,也是母乳库的母乳捐赠冠军。宝宝出生之后她的母乳特别充足,从宝宝出生第四天就开始捐献母乳,百日后几乎每天都要捐一两次,最多的一天捐出母乳1000毫升。在10个月内,周小渝捐赠次数321次,捐赠量达到13.6万毫升,救治过医院过半数的患病婴儿。
不过,由于母乳库的建设在国内刚刚起步,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对于母乳捐赠也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妈妈表示在保证自己孩子需求的情况下,会考虑捐赠母乳,但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食用其他妈妈的母乳;有的妈妈则明确表示不会捐赠母乳,担心母乳不够会影响自己的孩子。
母乳捐赠有着严格的流程。图为上海母乳库工作人员对母乳成分进行检测。
徐靓表示,对于国人来说,母乳捐赠的概念还是太新,“除了来自家庭的阻力,很多人不能接受母乳捐赠,一方面是因为宣传上不到位,大家对母乳产生及相关知识不了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母乳捐赠的流程不了解,担心产生健康隐患。”
母乳库运营面临诸多难题
徐靓(后排左二)被誉为中国母乳捐赠第一人
对于医院来说,母乳库的运营成本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2013年,徐靓发起了大爱有声母乳爱公益项目,下设母乳爱基金和母乳爱志愿服务队,致力于推广母乳喂养和母乳捐赠。2014年,她和团队注册了民办非企业——母乳爱公益服务中心,帮助母乳库招募捐赠者、募集资金。目前广州母乳库购买奶瓶、导管等耗材的经费都由母乳爱基金负责筹集,而耗材占了母乳库运营经费的很大一部分。
2016年,在北京京妍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母乳爱志愿服务队在北京落地,并且和协和医院合作,筹建北京市第一家公立医院母乳库。“母乳库的建设需要很多设备、耗材,这都会产生很多费用,但母乳库实质上是一个公益项目,而且按目前的规定不能收费。我们也一直有意愿建母乳库,但因为资金的问题一直拖到现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副主任、母乳库负责人李正红谈到,“目前母乳库的设备由北京京妍公益基金会投入,母乳爱负责志愿者招募、资金募集以及母乳库的公益传播等,医院主要负责场地、人员配置以及医疗方面的事情。”
与公益组织合作,一方面能减轻母乳库在运营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母乳库的影响力。然而,由于母乳库的出现仅有三年时间,目前国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者运作模式。事实上,很多医院母乳库的建设以及运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上海市首家母乳库
今年6月,上海市首家母乳库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揭牌启用。这家母乳库是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示范项目,首批经费由政府投入。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科王怡仲告诉记者,整个流程下来,捐赠母乳的人均成本在600元左右。据王怡仲了解,国内首家母乳库——广州母乳库运行三年来,每年的运行经费高达50万元,1毫升母乳的管理成本接近2元,“所以长期来看母乳库运营也存在很多困难。我们非常希望政府层面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希望有更多来自社会的支持,比如公益组织、个人或企业等,共同支持母乳库这一公益项目的发展。”而由于资金的问题,目前大多数母乳库并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基本由医生和护士兼职管理。
另外,如何招募更多的捐赠者、保证捐赠量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所取母乳安全健康,母乳库会对捐赠者做严格检查,要求捐赠者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且没有长期的药物治疗史及近半年内无血制品输注史。据了解,母乳库的工作人员会跟每一位前来捐乳的妈妈交谈,了解其基本情况和生活状态。同时要做血液检查,确定是否感染HIV、乙肝、丙肝、梅毒等病毒,只有血液检查合格的妈妈的母乳才可使用。
此外,由于救助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几个月大甚至是新生儿,需要同月龄或小月龄的母乳,这要求捐乳妈妈是在产后10个月的哺乳期内。为防止捐赠过程中出现污染,目前母乳库都要求捐赠者到现场捐赠,而由于孩子太小、交通等现实状况,这一点也限制了很多爱心妈妈的脚步。
从六月份到现在,上海市首家母乳库母乳捐赠者大概有140位,目前收集的母乳将近20万毫升,已经接受母乳库母乳的患儿有8个。但整体而言,母乳库的运营仍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广州母乳库捐赠量只达院内需求量的10%;南京母乳库运营一年后,只有300多名妈妈上门捐赠;东莞市儿童医院母乳库建成一年以来甚至无人问津……
对此,徐靓表示,建设母乳库首先考虑供需,即医院方面有充足的捐献者,也就是新生儿妈妈;第二要有捐赠的对象,即需要母乳的患儿;第三要找到合适的运作模式,此外还要加强宣传,改变旧有观念,让大家认识到母乳捐赠的价值。
应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
母乳捐赠是解决新生儿一系列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在现有母乳库负责人看来,虽然目前国内母乳库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社会对母乳喂养的作用认识越来越高,且很多人逐渐意识到母乳捐赠是解决新生儿一系列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母乳库的发展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为了鼓励更多妈妈参与到母乳捐赠公益事业中来,各方也在尝试不同的办法。
上海市儿童医院提出,今后要给捐赠母乳的妈妈颁发荣誉证书,并且为其今后到医院就诊提供一些便利。“今后我们可能会参考无偿献血的模式,但公益的初衷不会改变。而且,即使收费使用,也不会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维持母乳库的日常运行,比如耗材的成本、人力成本等。”王怡仲谈到,“我们希望能够真正发挥母乳库的作用,让母乳更有效地被利用,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孩子。”
母乳爱快闪活动
徐靓表示,他们每年会举行母乳喂养快闪活动,让更多人知道母乳捐赠。此前,广州母乳库也曾派出“流动母乳车”到市区现场采集母乳,还提供上门服务。记者了解到,广州妇儿中心也特批,来捐母乳的妈妈如果没有相关病原学的检测报告,可以在医院抽血进行检测,所有费用全免。这些也可以看作是对母乳库未来发展的一种尝试。
“欧美等国家都有母乳库,有的甚至有百年历史,他们有着比较成熟的体系,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国外的经验建设母乳库,并在实践中不断去修订,逐步建设国内母乳库的行业规范或者指南,使其发展更为规范。”李正红表示。
对此,徐靓也表示赞同。她认为,母乳库是一个持续性的公益项目,单凭一家医院或一家公益组织的支持,很难实现长远发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角色不能缺失,政府应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为母乳库建设提供参考和支持。“只有在政府认可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母乳库。”
专家观点
建设母乳库应当遵循公益原则。当前,各地母乳库建设大多是一些城市的大医院的自发行为,规则不清晰,保障不充分,且母乳库与医院业务一体,存在许多短板。未来,母乳库建设应当在社会公益的范畴内定位、设计,引入公益组织参与建设与运营管理。同时,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并实行有效监管,既给予保障,又实行公益与医院“管办”分离的体制,更好地服务于母乳捐献。
感谢您对公益时报的关注,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回复「转载」取得授权。

作者:皮磊
《公益时报》
来源| 公益时报
责任编辑| 于俊如
微信编辑| 吴丽萍
●大学生信用教育:三年规划只是一个开始
本文作者:公益时报(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