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一):普希金——俄罗斯文学之父野史趣闻

2018-09-07 16:00:36

我所以永远能为人民敬爱,

是因为我曾用诗歌,唤起了人们善良的感情,

在我这残酷的时代,我歌颂过自由,

并且还为那些倒下去了的人们,祈求过宽恕同情。

哦,诗神缪斯,听从上帝的旨意吧,

既不要畏惧侮辱,也不要希求桂冠,

赞美和诽谤,都平心静气地容忍,

更无须和愚妄的人空作争论。

——《纪念碑》节选

这是普希金在决斗的半年前为自己的一生下的断言。

普希金

1799-1837,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8岁就能用法语写诗。(别震惊,这时当时贵族的一种象征,贵族与别人的不同也是需要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而法语就是一种贵族语言。)12岁进入贵族学校,发表诗歌。当时正是法国大革命正盛时期,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也传入俄罗斯。

在俄罗斯很特别的一个现象就是——俄罗斯的抗争都是由贵族发起的,是至上而下的(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至下而上的反抗迥异。)因为在那里,贵族拥有着一种贵族精神:荣誉、高尚、责任、使命感……这些组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

我要给世人歌唱自由,

我要打击皇位上的罪恶。

请给我指出那个辉煌的

高卢人的高贵的足迹,

你使他唱出勇敢的赞歌,

面对光荣的苦难而不惧。

战栗吧!世间的专制暴君,

无常的命运暂时的宠幸!

而你们,匍匐着的奴隶,

听啊,振奋起来,觉醒!

——《自由颂》节选

不仅因为这种贵族精神的缘故,还有他的保姆是一位不识字的大妈,所以她给普希金讲的睡前故事都是普通老百姓的苦难,所以这也促成了他加入了十二月党(在12月起义,因以此为名)。

普希金反对农奴制,反对沙皇,反对一切的黑暗,他创作出的诗歌使得他的名声在整个俄罗斯社会流传,包括他所反对的那个上流社会。

他不仅是个正义之士,也是个多情之人。文人多情。普希金的情人可考证的有50位,不具名的有四十多位。可以说是多情又专情。每一次全身心投入一段感情,每一次感情褪去,又很快转移。据说他是为了寻找他心目中的缪斯,灵感的源泉。

1828年,他的缪斯找到了,在1829年求婚成功。那就是娜塔莉亚。两人男才女貌,这是几乎天底下大部分人对于男女配对的一个普适原则。(虽然为什么一定是男“才”而女仅是“貌”就足以互相匹配,这是一个问题)

随着时间流去,两人的差异显现出来。志趣不一的两人,普希金为诗歌倾倒,每每把自己为娜塔莉亚写出的诗歌念出来给她听。一次、两次……娜塔莉亚不耐烦了。“你别念给我听了,我不想听!”大概就是这意思。在娜塔莉亚的眼里,怎么这个闻名的大诗人就总是写诗写诗写诗?(她忘了当初自己就是冲着这位文学之父的夫人名头去的)这很形象地诠释了一句话“亲人的眼中是没有伟人的”。

并且要爱护一位美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在这个家庭里,娜塔莉亚负责貌美如花,普希金负责赚钱养家。娜塔莉亚喜欢漂亮的衣服、护肤品、化妆品……对家庭事务一概不知。普希金只能不断接活,文学的灵感都没有机会迸发了。还为此债台高筑。

妻子娜塔莉亚也享受男人追逐的目光。这时,一位法国军人——丹特士来到俄罗斯。这两人眉来眼去的变得亲密起来。1836年,普希金收到山羊(绿帽子)协会寄给他的信。大意就为你这伟大的诗人头顶上都绿油油啦,我们来给你提个醒。

普希金怒火攻心,见到丹特士,向他扔出了一只白手套。当时贵族决斗可以有三种形式——击剑、刀、手枪。普希金选择了手枪(这不禁让我怀疑普希金是想求死还是对自己撞大运抱有很大的信心,跟一位军人比枪?)在正式决斗的那一天,丹特士先开枪,一枪射中,普希金为了保持尊严开了两枪,边倒下去,两枪没中,妻子娜塔莉亚哭着跑过来,普希金还安慰她:您没有错,您没有错,我爱您。

这场决斗后,娜塔莉亚受到整个社会的指责,就是她不守妇道、水性杨花才会让普希金决斗,才会导致他的死亡。这一年,娜塔莉亚跟普希金拥有四个儿女,她改嫁,养大了四个儿女,还清债务,出版了普希金的诗集,在苏联解体后回到普希金的墓边。

这也是后来的俄罗斯民众原谅娜塔莉亚的原因,在普希金的雕塑旁加上了娜塔莉亚。

对于普希金的死亡,有很多猜测,有的说丹特士是沙皇派来的,因为普希金反对沙皇;也有说是普希金的灵感消退还不如保持荣耀死去;有的说是为了爱情;有的说是普希金后来想进入上流社会而不得入……说法纷纷,斯人已逝。不管如何,我们记住了普希金。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

另一个人也会像我一样地爱你。

——《我曾经爱过你》

本文作者:咬死大象的审美(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