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十国历史“八宗最”野史趣闻
之前写有一篇《一分钟捋清唐末五代十国史》,受到不少网友关注。有网友读后感觉不过瘾,认为十国的历史写的太少了,故再写《五代十国:十国历史“八宗最”》系列,请网友批评指正。
前蜀、后蜀:十国中最先称帝的政权(本是两个政权,但统治地域基本一致,且前后相承,为叙述方便,故放在一起说)
前蜀的创建者是王建。由于其在唐僖宗在位时,护驾有功而做了利州刺史。公元890年,王建被任为西川节度使,后又封为蜀王。公元907年,后梁灭唐,王建于同年9月在成都称帝。这是十国中称帝最早的一个政权。后梁承认前蜀的对等地位,朱温称王建为兄。但王建自建立政权起,便对后梁采取敌对态度,极力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在前蜀与后梁之间,夹有岐王李茂贞的割据政权。李茂贞与王建联盟抗梁,常对梁的西部造成威胁;王建亦与之联姻,接济物资和武器,使之成为阻挡后梁攻击的屏障。唐代末年,不少文人、世族投奔四川,王建多录用,政治安定。而后其子王衍继位,内争严重,政治腐败,于公元925年被后唐所灭。
前蜀灭亡后,后唐枢密使郭崇韬推荐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妹夫孟知祥镇守蜀地。孟知祥到蜀后,后唐内乱,庄宗被杀,孟知祥野心膨胀,训练甲兵,到唐明宗死后,孟知祥于后唐应顺元年(934年)称帝,建立后蜀。孟知祥建国后,不接受后唐的册封,而保持与后唐对等的地位。
孟知祥的儿子孟昶继位之时,后唐末帝李从珂在位,李从珂打仗勇猛,但治国无能。石敬瑭被逼反叛,李从珂应付内乱不及,无力攻打后蜀,双方保持相对和平状态。其后的后晋、后汉,实力较后梁、后唐更为弱小,且中原混战不断,无暇西顾。后蜀政权得以保境自固。由于后蜀没有夺取中原的雄心,所以,坐失了不少开疆拓土的良机。公元947年十月,后晋晋昌节度使赵匡赞向后蜀请降,并请求出兵终南山以接应。后蜀根本没有进图关中的思想准备,反应迟缓。两个月后,后蜀才有所行动。这时刘知远已经称帝,建立了后汉,当然不会坐视关中落入他人之手。出兵攻打后蜀,后蜀军队败退大散关。此后,后汉镇守关中的大将李守贞、赵思绾相继叛乱,并请求归降后蜀,由于蜀将畏缩不前,丧失战机,这些叛乱相继被平定,后蜀一事无成,仍旧龟缩于两川之地。待到北宋建立之后,全国统一的形势更加成熟,公元965年北宋出兵66天就灭了后蜀。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写下了名传后世的亡国诗《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本来想在一篇之内写完十国历史,后来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写的太简略,脉络则不清楚,写的详细了,就得分成几篇。敬请关注《五代十国:十国历史“八宗最”》系列文章。
本文作者:闲说春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