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的绝技,真正的“国家宝藏”啊野史趣闻
相传,清朝宫廷内务府造办处将八大类手工绝技称为“燕京八绝”,其中指的就是景泰蓝、玉雕、牙雕、调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这八大工艺门类。它们充分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在清代都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并逐渐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
说起这几门手工艺,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如今濒临失传,为保护与传承此类传统技艺,2006年“景泰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的景泰蓝,在民间素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之说。
▲珐琅器
· 绝技高天下,五洲景泰蓝 ·
传闻中景泰蓝的诞生,与女娲补天用的五彩石来源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元朝初年的某天,宫中失火烧融了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在清理废墟之时,发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宝瓶,瓶身流光溢彩、色彩亮丽。后经工匠“巧手李”的研制,景泰蓝由此成为皇宫御用的珍品。又因为是失火烧出来,因此得了个趣名“奇宝烧”。
景泰蓝工艺从开始到辉煌,历经了三朝,共600余年。从成吉思汗西征带回珐琅工艺,再与中国传统嵌丝工艺相结合、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皇室审美情趣,便有了如今最具有世界视角的景泰蓝国粹。它结合了中国的青铜器、西方金属的掐丝技术。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和中国的彩釉烧结技艺,大大小小工序全部加在一起,多达108道!
▲珐琅器
景泰蓝能在短期内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主要源于元末明初时中国已经具备成熟的铸铜等冶金技术,以及玻璃、琉璃的制作工艺,且掌握了控制煅烧的温度,为景泰蓝工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明清两代,景泰蓝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的一支奇葩。
· 打破守旧的藩篱 ·
近代景泰蓝在国人的刻板印象中,是乏善可陈的老式样件,又或是俗不可耐的大牡丹瓶子。而当我们看到泰蓝第一人张同禄大师的《春妹》时,仿佛又回到了景泰蓝应该站在的历史巅峰,顺应时代的潮流再次碰撞出了火花。
在造型上大胆突破创新,以现代人物为题材,描绘一个少数民族女孩去小溪边采花归来的情景。手托蓝底金边的长颈花瓶,金色细致的头身和呼之欲出的虫鸟花卉底纹,在优美婀娜的身姿中形成精妙绝伦的想象──少女犹如春季里盛开的桃花娇艳动人,在鸟语花香的溪岸边翩翩起舞着。
▲《春妹》 张同禄
▲《大鸟杯》 张同禄
师从林徽因的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坚持不照搬古人,不墨守成规的美学理念,认为大红大绿并非现代人的审美。于是从敦煌壁画中吸收了许多复色元素,开发出很多新的釉色,有珊瑚海、碧玉这样的仿宝石色,还有国画里头的花青色,其中一种颜色叫“地儿绿”,似透非透,蓝中透绿,很美。
▲钱美华双龙扁瓶 地儿绿
这一颜色很快就被尝试运用到钱美华“双龙扁瓶”的作品中,其造型依据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朝掐丝珐琅缠枝花卉瓶设计,钱美华适当进行变化,设计成葫芦形扁瓶并加上錾铜龙耳,大胆改用一朵盛开的红色牡丹取代明清常见的红色莲花点缀于瓶身中心,周围山石错落篇,红、黄、蓝三色小朵牡丹以及繁茂的枝叶烘托着中心位置的牡丹,饱满而华丽。
· 站在技艺巅峰的丝工与蓝工 ·
在“奇宝烧”的传说里,景泰蓝的工艺是女娲娘娘托梦给“巧手李”的,“不得白芨花不开,不经八卦蝶难来,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说的正是关键的五步: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
▲掐丝
▲掐丝掰花
▲掐丝
▲点蓝
▲点蓝
▲烧蓝
▲烧蓝
▲磨光
▲镀金
景泰蓝又叫做铜胎掐丝珐琅,掐丝是整个景泰蓝工艺中最为奇妙的程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如同在铜胎身上画白描,用镊子将柔软、扁细具有韧性的铜丝,按图案设计稿,掐(掰)成各种纹样,蘸以白芨戎浆糊再一点点粘上去,这考究的是大师的手法,更是想象力。
中国珐琅艺术泰斗米振雄坚持“景泰蓝首要的是手工艺美,从打胎到磨光,都必须是手工艺”。
看他做掐丝,传递的是安宁。大师一边用手指尖轻轻抵住铜丝,另一只手抓着镊子,拉长、弯折、回旋。如何拿捏花样的形状、掰出弧度大小,全凭师傅一双巧手。
▲米振雄老师掐丝
景泰蓝制作工艺中的点蓝,需要师傅具备较高超的技艺水准,一个重色或是浅色,深浅都在毫厘之间、少有差池就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影响着表观的质量。北京珐琅厂的总工艺师钟连盛像画家一样,以蓝管和蓝枪作为画笔,在丝的线描稿子上,一边用蓝管吸着彩釉,在丝框内将其填点饱满、抚平坦,顺着各色的彩釉,小心翼翼地填点“描绘”。
与点蓝工序紧密配合、相序进行的就是烧蓝。不同于瓷器烧制,由于珐琅釉料在烧蓝过程中体积会变小铜丝会露出,景泰蓝的烧蓝和点蓝都需反复2、3次,直至珐琅釉料的平面高于掐丝的高度才可以。烧蓝之后的变色过程犹如魔术表演,通红的胎体从炉中夹出来,不到一分钟的功夫,从红色迅速变化颜色,恢复亮丽的色彩。
磨光时,师傅会用双手按着煤灰摩梭着器物,经三次将凹凸不平的釉打磨至平滑。
不畏繁复的工序,成百上千的打磨,一次次的烧结镀金,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手艺精湛的艺人独立承担,清末时就有诗词赞道,“就中绝技高天下,压倒五洲景泰蓝。”
▲珐琅器
· 国之瑰宝 ·
心系景泰蓝的林徽因,在她离开尘世时不忘嘱咐,“景泰蓝是国宝,不要在新中国失传。” 是的,国宝,国之瑰宝,与世同辉,不应有憾。
《名物志》讲述更多名物好物
本文作者:名物志(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