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大内密探之粘杆处野史趣闻

2018-08-28 21:30:34

​在清朝的野史中,粘杆处和血滴子通常是一起出现的,血滴子是粘杆处的杀人利器。在真实的历史中,血滴子是传说,而粘杆处是真实存在的机构。在康熙的晚年,由于原来的太子已经被废,剩余的阿哥们开始跃跃欲试。四阿哥胤禛并没有什么优势,因此他选择了后发制人。为了监视其他阿哥的举动,他利用粘杆处的名义,设立了一个情报组织。每逢夏天,树上的蝉总是喜欢乱叫,粘杆处起初就是驱赶这些蝉虫的。但是雍王府里的粘杆处被胤禛打造成了专门刺探情报的特务机构。但随着康熙皇帝一天天老去,几个皇子之间对皇位的争夺也愈演愈烈。雍正大肆收罗江湖人士,又拉拢八旗权贵子弟,成立一个专门为他刺探情报、暗杀敌人的特务机关,粘杆处正式形成。

雍正登基以后自然不会亏待这帮人,当时粘杆处几乎成了半公开的组织。从这个角度来看,粘杆处有那么一点当年锦衣卫的影子。粘杆处一般由对雍正忠心的八旗子弟做首领,这些人被称作“粘杆侍卫”,而旗人的包衣奴才和网罗的江湖人士,则是这些“粘杆侍卫”的下属,负责做一些“脏活”。

雍正去世以后,继位的乾隆继续利用“粘杆处”来控制京城内外以及外省大臣的活动。乾隆把雍和宫改为黄色琉璃瓦,并把雍正的画像供奉于此,雍和宫变成了有喇嘛在内的祭拜场所。
​现如今,在雍和宫已经找不到传说中的地下通道的痕迹了,有人猜测这应该是乾隆为了消除遗迹,将雍和宫改成喇嘛庙的时候,顺带着彻底翻修,将通道给毁掉了。直至乾隆去世,“粘杆处”的特务活动才逐渐被废除,“粘杆处”也逐渐的淡出了历史舞台。

本文作者:重中之重是什么意思(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