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汉朝皇帝的名字,为何都是单名?野史趣闻

2018-08-27 10:30:41

也许很多人会疑问,古人为什么主要以单名为主,其中有什么寓意吗?尤其是汉朝,无论东汉西汉,都是以单名为主。不过有人又会问,汉昭帝和汉宣帝不是双名吗?他的确是双名,但是即位以后都改名了。作为皇帝,他为什么要改单名呢?

汉武帝刘彻

其实取单名,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公羊传》中有有“崇仁义,讥二名”的说法。古人崇尚仁义道德,讥讽两个名的人,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当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避讳,皇帝取一个名,是为了民间避讳方便,两个名太占用资源,当然避讳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在里面。

在汉朝,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皇帝的姓名都是两个字的。其实他们就是受到了“崇仁义,讥二名”这种儒家思想的影响。从汉高祖刘邦到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都是单名。有人说汉昭帝刘弗陵和汉宣帝刘病已是两名,的确他们是两名,比如汉昭帝刘弗陵,即位以后他去掉了一个“陵”字,所以他又叫“刘弗”,他改名就是为了民间避讳方便。民间使用“陵”的很多,比如汉高祖时期有一个丞相叫王陵,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名将叫李陵,他们都使用了一个“陵”字,汉昭帝改名,为了避讳是理所当然的。而汉宣帝从出生就体弱多病,当时取名刘病已也是有原因的。另外,谁也不知道他能做皇帝,但是做了皇帝以后,他就改名刘询了,所以还是单名。其实,汉朝在汉武帝时董仲舒就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取名也是非常讲究的。如果是两名,就违反了仁义道德,当然也有破禁的人,但是这种破禁在两汉和魏晋南北朝的贵族当中是非常罕见的,到了唐朝以后才开始多起来。

西汉权臣霍光

去世,古代皇帝的名字都是独一无二的,民间不能用,用了以后就要改名!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嫦娥”,本来叫“姮娥”,因为汉文帝的姓名叫刘恒,所以“姮娥”改为“嫦娥”,直到今天也没有改过来。假如刘恒取两个名,那么民间就会有更多的人避讳改名,汉昭帝就是取了两名,所以去掉了一个“陵”字。

还有,他们不是不想取两名,上面也说了,古人讥讽两个名的人,所以皇帝那么尊贵自然不会取二名了。《汉书·王莽传》记载:莽念中国已平,唯四夷未有异,乃遣使者赍黄金、币、帛,重赂匈奴单于,使上书言:闻中国讥二名,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慕从圣制。

新朝建立者王莽

王莽改制,就用“《公羊传》中的“崇仁义,讥二名”严令大家起名都要起单名。这种影响力,波及到了匈奴,匈奴单于主动要求改单名,所以王莽改制后匈奴单于大多改为了单名。连民间也不许用两名,所以在王莽当政时期,估计找不到三个姓名的人了。在东汉从光武帝刘秀以后,一直沿用一个名,三国蜀汉的建立者刘备,以及曹操、孙权、张飞、关羽、马超、黄忠等等,基本都是单名。

现在,我们取名的时候,好像都喜欢取两名,估计是时代不同了。当代人根本不懂什么“崇仁义,讥二名”。如果,你是单名,恭喜你,在古代你至少不需要改名,当然在古代两名是会被人取笑的,说你没有文化。

本文作者:考拉说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