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们的货币战争野史趣闻
隋唐以前的中国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分裂,各个割据政权的货币发行极为混乱。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以后,立刻进行了币制改革,新铸‘五铢钱’并流通全国。隋文帝对于旧钱、私铸恶币(假钱)都采取严格的惩治措施,包括对罪大恶极的造假分子予以处死。隋朝严厉打击假币的政策也得到了国家权力机构的有效执行,使分裂时期以来的混乱货币最终走向统一。
(五铢钱,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隋唐交替之际,山寨版的假钱又大量涌现,甚至出现了裁牛皮糊上纸浆做成的假币。唐高祖李渊登基之后发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元通宝,取代汉朝以来就发行的五铢钱。自此以后,开元通宝的发行规则就被历代沿用并延续到清末。
(开元通宝,图片来自于网络)
随着唐朝开元盛世的经济发展,国家的货币发行速度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赶不上各行各业对金属货币的强烈需求。于是,山寨版的开元通宝泛滥开来,它与真钱的兑换比例是5:1。唐朝的王室成员、各级官员也积极地投入到这一本万利的生意中,大量山寨假币兑换真币牟利。为了逃避政府的打击,达官贵人们甚至租用船只把假币工厂设立在江面上,跟《绝命毒师》里的老白买个二手房车跑到郊外制毒是一样一样的。
果然是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山寨技术也是如此。到了武则天时期,山寨开元通宝已经沦落到使用铁、锡等贱金属作为原料,连中间穿孔都省去了。山寨假币的主产地在江淮流域,这里原材料丰富、技术工人娴熟,物流条件便利。达官贵人、地方土豪仗着财力雄厚,大量收购山寨假币运到长安,再按照5:1兑换成真币,哪里还有心思做官,哪里还有心思办实业?
唐朝皇帝宴请群臣,图片来自于网络
唐玄宗继位以后,面对海量的山寨货币出台了更严厉的打击政策。他下旨由政府出资,命令所有山寨假币背后的权贵们,在一个月限期内换取真币,逾期给予重罚。唐玄宗的政策从一方面从根本上保护了本阶级的经济利益,赢得他们的拥护;另一方面又从市场的基本面下狠手,打击了市场上的坐庄大户、金融鳄鱼。后来,唐玄宗采取小舅子杨国忠的建议,政府不予回收非铁、铅、锡所制造的假币。这一点从金融上看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无底线地回收兑换只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同时又鼓励了新一波的民间造假高潮。
唐朝的山寨假币泛滥没有拖垮唐朝的经济,首先要归功于以铜为原料来制造货币,给予成色不足、分量不够的山寨铜币有可乘之机;再者要归功于整个大唐王朝的全盛,政府没有及时给市场提供足够的交换媒介,导致货币市场缺乏充分的流动性,民间就会发行并使用自己的货币,来作为政府货币的辅币。所以两种货币并行共存,自由兑换,劣币未必就一定会从市场上消灭良币。其实除了唐朝的皇帝们,大臣们大多是是纷纷上疏反对打击山寨假币的。既得利益者的阻扰使得山寨假币在整个唐朝都没有完全彻底地消除。唐朝皇帝们发动的货币战争对于今人都很有借鉴意义。
郑重声明:文字版权归虎贲资产所有,谢绝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作者:虎贲资产(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