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赵构皇帝的书法《胡笳十八拍》配上李唐的国画,太完美了野史趣闻

2018-08-15 16:00:33

在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着一幅绢本《胡笳十八拍》,传宋李唐所作。《胡笳十八拍》是一卷将叙诗和绘画完美结合的一幅史诗般的连环画作,气势恢宏、构图精妙、笔法细腻,人物故事生动形象。这幅画是如何诞生的呢?

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在书房练字,抄写的是唐朝诗人刘商为汉代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而写的诗作,内容是描写东汉才女蔡文姬的悲惨命运,情真意切,哀婉凄楚。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大观元年五月(1107年6月),赵构生于宫中,历任检校太尉、定武军节度使等职,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其父徽宗,长兄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灭亡,同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为帝,重建宋朝,是为南宋。赵构在位时,迫于形势起用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大部分时间仍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后来甚至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位三十五年的赵构禅位于皇太子赵昚,被尊为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卒于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谥号曰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加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在父亲宋徽宗的耳濡目染之下,渐渐喜欢上了书法绘画,当上皇帝后,对练习书法也更加痴迷。

赵构深深地被诗的内容打动,因为,宋高宗赵构的皇家宗室与东汉蔡文姬一样,曾经被虏。高宗赵构同情蔡文姬的坎坷遭遇,更被蔡文姬的坚强精神所感动。于是,他决心一定要找最好的画家把这幅图文并茂的画卷画好。

赵构将整篇诗文写完后,正好有人来拜见,此人正是宋代著名的大画家李唐。赵构命李唐根据诗意将自己写的这幅字画成一幅画,而且要限期画好,一定要画的与众不同。

南宋皇帝赵构亲笔书写的唐人诗作配上李唐精致的绘画,这幅名画《胡笳十八拍》可谓不可多得的国宝。

《胡笳十八拍》整篇诗文深情咏叹,气势磅礴,表达蔡文姬骨肉离别、矢志归国的悲壮心情。为了让画作《胡笳十八拍》更好地展现蔡文姬坎坷的命运,李唐决定以连环画的方式来描述故事。

李唐的《胡笳十八拍》以一拍一画的连环画方式表达,从第一拍蔡文姬被匈奴人掳走,到最后一拍蔡文姬离别骨肉重返故乡长安,使蔡文姬的整个坎坷命运的故事情节完整形象地表达出来。

胡笳十八拍第一拍,画面上穿着蓝色服装的都是匈奴人,抬箱子的、扛东西的,一片混乱,诗文曰:“一朝虏骑入中原,苍黄处处逢胡人。忽将薄命委锋镝,可惜红颜随虏尘”

虽然衣食无忧,但是深切的思乡之情使蔡文姬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可以算是度日如年。胡笳十八拍从第二拍到第十一拍,都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蔡文姬对故乡和亲人的无限思念。

蔡文姬被掳匈奴十二年,终于盼到了要回到故乡中原的这一天,可是此时的蔡文姬又面对着在胡地对她恩重如山、情深意切的丈夫左贤王,还有她的两个未长大成人的亲生骨肉。

回归故土是蔡文姬此生最大的夙愿,但回乡之日,便是她与丈夫孩子别离之日。这幅宋代名画《胡笳十八拍》是如何表现这段离别之情的呢?

《胡笳十八拍》在第十三拍中着重描述了这一生死离别场景,使这幅画的故事情节达到最高潮。李唐选用塞外土岭为背景,迷蒙的远山营造出萧索的景象,到处展现着浓郁的离愁别绪。

在人物的处理上,李唐很注重细节,人物的纹路线条在重彩渲染下,蕴藏着遒劲的曲折变化,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配角、车马,全都精巧真切。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驼车已经整装待发,蔡文姬说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别死生离——在汉使的催促下,蔡文姬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辚辚车轮的转动中,12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蔡文姬感慨万千、泪如雨下。

在第十八拍中,蔡文姬离别骨肉回到故乡家中,庭院仍旧是12年前被掳时的庭院,院内妇女们忙着迎接蔡文姬,门外大家在高兴地交谈、歇息,整幅画作首尾呼应,非常完整。

李唐注重写实,他以其精炼而又细腻多变的笔法,将《胡笳十八拍》中宋人与匈奴人的生活习俗、穿着、器具、马匹等无不描绘精确,画中的蔡文姬更是生动传神,其殷殷凄凄之状,仿佛呼之欲出。

《胡笳十八拍图》第三、第五、第十三、第十八等图与波士顿美术馆所藏《文姬归汉图》残册的构图和人物形象几乎完全相同。据考证,后者为南宋初年作,此卷即为其摹本,成于南宋宋年。另外,日本奈良也藏有一卷完整的《胡笳十八拍图》,构图与人物形象也与此卷完全相同,可以推测出也是波士顿美术馆所藏山页的摹本。

《文姬归汉图》摹本

本文作者:名艺观韵(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