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西和乞巧节:巧娘娘与张果老的故事野史趣闻
巧娘娘与张果老的故事
来源:西和在线采编 骆新庄
在伏羲诞生的西和福地仇池山上,有座为仇池八景之一的神奇古洞——麻崖仙洞,是巧娘娘修炼和传艺的地方。
在唐朝贞观年间,有个叫文水桑村的村子,村里有户姓任的农户,生了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姑娘,取名任灵巧,灵巧儿五岁时娘就去世了,爹又续了一房。从此灵巧就遭后娘了,后娘对聪明懂事,活泼伶俐的灵巧儿嫉妒在心,处处虐待,百般刁难。灵巧儿八岁时后娘就叫她纺线,织布,缝补衣服,纳鞋底等成年妇女做的针线活。由少到多,由轻至重。灵巧儿敢想不敢言,只能迈力的干活,天长日久,灵巧儿手熟了,琢磨出了好多纺织的针线技巧,绣出的鱼,虫,鸟,兽,花,草,树,叶等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邻居们见了赞口不绝。特别在绸缎上的刺绣活儿做的相当精细美观,大多都由官宦人家买去做官袍了。灵巧儿不但能织会绣,还有一双做饭的巧手,每当灵巧儿做饭时,邻居家里都能嗅到香喷喷的味道。哎,苦命的孩子没人疼,屋里门外的轻轻重重活,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她一个人的,就连砍柴得活她都兼职了。
其实灵巧儿山上砍柴并非是苦和累,在她心里确实是解脱和快乐,不仅能避开一会儿后娘的冷眼,而且在山里她能开心的跳舞唱歌,还能仔细的观察各种各样鸟的毛色和姿态,树叶的结构形状。
灵巧儿每天上山砍柴,遇上了一个同村的放牛娃,放牛娃每次帮她砍柴,把柴砍好替灵巧儿把柴背上,送到离她家不远的地方就又返回坡里放牛,时间长了,日久生情,两个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来感情发展魂牵梦绕,三天不见如隔三秋的程度。
十六岁那年,瘦小的灵巧儿身体变化简直脱胎换骨了,长了一副修长窈窕的好身材,白皙的肌肤,大大的眼睛,细长的柳眉,秀气的鼻子,饱满的小嘴,玉腮微微泛红,微微一笑,媚态横生,芊芊玉手好像两片荷叶扶衬着一支含苞露头的白玉莲花,娇媚无比,容色绝丽。
十六岁也是那时候女大当嫁的年龄了,后娘为了捞把丰厚的彩礼钱,经过媒妁就把灵巧儿许配给一员外的傻儿子,灵巧儿死活不依,但胳膊拧不过大腿,还是被后娘推上了傻公子的花轿,新婚花烛,灵巧儿心里装的都是放牛哥。眼看着好白菜快让猪给拱了,灵巧儿拼命的反抗,吓得惊慌失措,突然觉得头疼难忍,胸口一闷,喉咙好像被啥东西卡住了,两眼一瞪,白眼仁翻上去,全身僵硬,双手紧握不省人事了,这时在窗外偷听的傻儿子他娘感觉不对劲,推门进来急忙掐住灵巧儿的人中穴,拔下头上的发簪在灵巧儿的脚底涌泉穴刺了几下,灵巧儿才哼哼两声,眼珠子转了一下,直怪怪的向四周一看,一骨碌起来手舞足蹈,抓头挠脸,把屋里的家具乱砸乱摔,跑到院里跳跳唱唱,将全身衣服撕成碎片,一丝不挂,也不知道哪儿来的洪荒之力,好几个丫鬟奈何不了,灵巧儿飞快的爬上了墙角的梨树上,跨步一跃上了墙顶,从墙顶翻越而下朝野外跑去,员外见灵巧儿疯了,也就没让家丁去追。
可怜的放牛娃接受不了感情的打击,心里承受不了,这天夜里也跳河自尽了,河边石头上只留下灵巧儿给他刺绣的大红鸳鸯戏水肚兜儿。灵巧儿跑到村外茂密的麻地里遮身掩体,疯病轻时去河边找她的放牛哥。
有一天,火红的太阳晒的麻树耷拉着叶子,灵巧的肩膀晒得起了水泡,蚊蝇在头顶密密麻麻缠绕着嗡嗡响,热的晕乎乎的,她就去河里冲冲凉快。灵巧儿到清澈见底河边刚要下水,正好张果老骑着毛驴来到河边给毛驴饮水,灵巧儿赤身裸体也无处遮掩身体,披头散发,污头垢面,脏兮兮的还散发着一股骚臭味,十分可怜,张果老很是怜悯。就用佛尘刷唰的横扫了一下,给灵巧身上披了一件粉红的薄纱丽装,从葫芦里倒了两颗仙丹,一颗是安宫牛黄丸,一颗是安神补心丸,给灵巧儿服下,不一会儿,灵巧儿“啃”咳嗽一声,一口黏痰吐出,忽觉头顶一凉,眼前一亮,打了个嗝一股生食气从胸口涌出,感觉身体轻快,把自己疯了的事像做了一场梦。
张果老见灵巧儿长得水灵灵的,如同天仙,与嫦娥并容,掐指一算,灵巧儿是织女星下凡投胎,便骑上毛驴腾空而去,灵巧儿自吃了张果老仙丹,不但病基本好了,但全身轻飘飘的,顺手也拔了一根麻树,双腿一夹也腾空随张果老而去。
张果老有人说是两当县人,有人说是在两当县修成正果的。每次过往两当县都要经过仇池山,路过仇池山都徒步行走,因为仇池山是伏羲出生处,山上有伏羲庙,张果老是非常尊重伏羲,所以不在伏羲头上过,还要在伏羲崖八卦台跪拜伏羲,这次带着灵巧儿来到伏羲崖八卦台三叩九跪很虔诚的拜完伏羲,就把灵巧儿带到伏羲崖,在一座险要的山前,张果老和灵巧儿面对悬崖打坐,张果老双目紧闭,左手持佛尘刷,右手莲花指,嘴里咕处处咕处处念了几段开山咒语,左手佛尘刷向前一划,右手莲花指朝悬崖一点,一道闪电光“轰”的一声巨响,乱石穿空,悬崖峭壁上一个洞口出现在眼前,半空中一朵紫云飘进洞内。张果老转身让灵巧儿在洞中修炼,并讲述修道的基本章法,每天五更起来朝拜伏羲尊帝,在仇池国给妇女传授舞艺,厨艺,纺织针线的手艺,将所传授的手艺传承,源远流长。
灵巧儿铭记张果老的教导,专心致志的修炼,边修炼边给仇池国的妇女教歌教舞,常常走村串户,一村一单位,把妇女们召集在一起练舞,传纺织授针线活儿,并且给妇女讲授“三从四德”。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仇池山下举行唱歌跳舞活动,相互交流,大姑娘指导小丫头,一代传一代。灵巧儿是骑着麻杆来的,姑娘们亲切称为“麻姐姐”。七月初七晚上,灵巧儿和姑娘们兴高采烈的共舞,跳着跳着就得意忘形,情不自禁,两手扶桌案,双脚并拢,腾,腾,腾……所有姑娘们都按耐不住,越跳越起劲儿,这天仇池山上池水粼粼,碧绿如染,清澈透亮。水鸟云集,或翔于池面,或戏于水中,金风送爽,瑞气蒸腾,一派祥和景象。午夜天空没有一点云丝,南面天空出现一座金光闪闪的大门,门口大开,灵巧儿和仇池的人们都在观赏神奇的天空,灵巧儿便轻盈盈的飘起来了,朝着南天门的方向越飘越远,慢慢的在人们的仰望的月光中消失在南天门。
人们为了纪念灵巧儿,称为“巧娘娘”,把修炼的洞就叫做“麻崖仙洞”。灵巧儿是骑着麻杆来的,姑娘们也亲切称为“麻姐姐”。,后来在七月初七晚上,领头的大姑娘装成灵巧儿来跳“麻姐姐”。唱着:
“麻姐姐神来了,
黑天半夜跳来,
给姐端的杏花茶来了,
杏花茶,汾坛酒,
先敬麻姐尝一口,
跳端了,扭偏了,
可惜麻姐姐手段了。”
跳麻姐姐就成了乞巧的一种形式。把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定为“乞巧节”。乞巧的寓意是乞求巧娘娘下凡来,教得一双做针线,做饭的巧手。


本文作者:西和在线(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