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显斌作品《唐朝好人》野史趣闻

2018-08-15 15:30:29

唐朝的好人

【陕西山阳】余显斌/文

这是一个发生在唐代的故事。

那年,有一个叫崔枢的书生,进京赶考失败,垂头丧气地离开长安,来到汴州。在这儿,他居住了半年,结识了一个海外的商人。当时,来唐朝的海外商人很多。这个商人一来二去,和崔枢成为朋友,两人喝酒吟诗,登山看景,关系很好。

可是,不久,大概是水土不服吧,商人病了,看来很重。

崔枢陪着他请医看病,可就是不见好转。

商人的病一天重过一天,看看不行了。

那天,商人气喘吁吁地对崔枢说,很感谢他不把自己当外夷看待,细心照看。然后,他告诉崔枢,自己的病看来是好不了了,大概将不久于人世,他们老家的人死后都重视土葬,自己假如死去,希望崔枢能将自己土葬。说完,商人眼巴巴地望着崔枢。崔枢流着泪,连连点头,答应了商人的要求。

商人非常感激,交给他一个盒子做报答。崔枢打开盒子,一室莹光,白白亮亮的。原来,盒子里竟然是一颗硕大的珍珠,晶莹剔透。商人告诉他,这颗珍珠价格十分昂贵,放在水里火里,都不会毁坏,现在就将这颗珍珠送给崔枢。

崔枢听了,小心地接过盒子,哽咽着藏起来。

商人脸带微笑,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

崔枢按照商人的要求,买棺敛葬,竖上墓碑。

等到商人即将入棺的时候,崔枢拿出盒子,悄悄放在棺材内。他想,和商人结交,是性情相投;照顾商人,是人情如此。如果因为这,就接受死者的珠子,会使自己人格有污。自己当时之所以答应,是为了让死者安心而已。

埋葬好商人后,崔枢也走了,去了亳州游学。这天,他正在游山玩水看景观花的时候,突然,有几个人恶狠狠地冲过来,一把抓住他,索子一抖套在他的脖子上,告诉他,他的事犯了。崔枢吓了一跳,不知究竟怎么的,忙询问。对方告诉他,他们是汴州了公差,风尘露宿地赶到这儿来,就是来抓他这个罪犯的。

在他们的叙说下,崔枢才明白,商人的妻子来了汴州,寻找丈夫,最终找到了她丈夫的坟墓,细细打听之下,知道是崔枢埋葬的。商人的妻子想,自己丈夫的珍珠呢,一定没有了,落入崔枢怀抱里了。那么,自己丈夫是如何死的,就很值得怀疑了。于是,她就将案件报到官府,并且告诉官府,丈夫的珍珠一定被崔枢拿去了,请官府给索要。

官府得到状纸,马上派人将崔枢抓捕归案。

崔枢告诉大家,自己真的没拿珠子。

大家都想,怎么可能,那么贵重的珠子,还能不拿?

崔枢告诉他们,自己将珠子已经葬入商人棺材中。大家一听,嘎嘎大笑,心说,秀才,你在编故事呢,哄鬼!

崔枢很坦然地告诉他们,自己没有撒谎,假如商人坟墓没被他人盗取,去寻找的话,还能找到珍珠。

汴州的官员都摇着头,心想,世间哪有这样的人?

商人的妻子也不信,仍怀疑自己丈夫的珍珠被崔枢私吞了。

大家到了地方,掘开坟墓,打开棺材,里面有一个盒子,打开来,一颗硕大的珍珠,在众人的眼前熠熠生辉。所有的人这一刻都无言低头。商人妻子也红了脸,拿出钱财要报答崔枢,崔枢一笑,告诉他,自己如此,是为了自己的良心,不是为了报答。

人,都有贪念,只是,有的能听从良心的独白,和贪婪告别,这样,才成就人生的伟大,成就一方风景,有的则反之。

崔枢属于前者。

崔枢的事情一时传开,大家都纷纷称赞。

当时的汴州驻军大将,听到这件事情后,对崔枢很佩服,就请这个落第书生,到自己幕府当官,以示褒扬。可是,崔枢仍一笑,挥手谢绝,衣袖飘飘而去。

他仍然听从了良心召唤,他做此事,出自内心,不为名利。

(编辑声明:平台尊重原创,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谨代表作者个人。摘选图文如有侵权,敬请及时联系处理。)

最具人文情怀的微刊《美读苑》,与你天天见。敬请关注,赐稿。投稿邮箱 : 403261280@qq.com

本文作者:力荐美文(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