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唐朝皮日休野史趣闻
咏蟹
【作者: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这首诗是唐代皮日休所作,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技巧上很有值得称道之处,作者以螃蟹的铮铮之骨、无畏之心和不惧强权、敢于“犯上”的壮举,表达了 自己对那些不畏强权、强于抗争的反抗精神的呼唤和赞美。
在唐朝这种大诗人满天飞的年代,有李白杜甫这种诗仙诗圣在,相比这下,皮日休算不上特别出名。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襄阳人。皮日休,生性好酒,也对诗有狂热的爱好,号“醉吟先生”,又自称为“醉士”。
皮日休是襄阳人,曾经在鹿门山隐居,这段履历和孟浩然何其相似,而且他也充分发扬了孟浩然“喝酒就要喝多,喝多不如醉死”的革命喝酒精神,自己起了个名号“醉吟先生”。仔细推敲一下,发现他和孟浩然的渊源更深,孟浩然的名字来源于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皮日休的另一个号是“间气布衣”,说自己是由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凝结成形、孕育成胎。如此看来,皮日休不啻于孟浩然再世。
有些人喝酒之后,变得糊涂,有些人喝酒之后变得清醒。皮日休属于越喝思维越缜密的一种。皮日休不仅是个大诗人,而且还是一个活脱脱的哲学家,他的《鹿门隐书》可以叫做《鹿门辩证法小书》。只是在唐朝这样一个朝代,哲学并不会引起太多人或朝廷的关注,反而会把他当成眼睛中荆棘。后来,皮日休的一套哲学思想,反而也了黄巢起义的法宝。
皮日休生前和陆龟蒙桃园结义,情同手足。两个人喜欢相互吟诗做对,只要有一个写了一首诗歌,别外一人就会严格地按照对方的诗歌韵律和上一首,这样一来,两个人的诗歌产量增加了一倍有余。
但是有些评论家却不认同,觉得”写诗歌是需要灵感的,这样的唱和哪里会有灵感?难道说灵感像是感冒一样,可以传染吗?“
但不管怎样,皮日休的诗歌流传下来后,还是成了很多千古绝唱。
更多有关国学经典,唐诗宋词,欢迎关注东坡老师。
本文作者:镇江有故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