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唐朝军马”野史趣闻
中国历史长,从古到今已逾数千年,不管哪个朝代,只要建立政权都会举全国之力来整饬军备,不为别的,就是图个安全。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其意义就在这里!
而在古代,整军备战不像现在,天上有飞机、导弹,地下有坦克、大炮。当时的整饬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能够使部队快进快退的军马上。故而军马就是军队重要的战略资源。其马匹的来源和饲养,变得非常重要。《左传》中有一篇《楚椒举如晋求诸侯》写到,晋平公曾经炫耀晋国,“晋有三不殆,其何敌只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其中“多马”则是重要的资本。晋国虽然马匹较多,但是毕竟是个诸侯国,其实晋国之外有很多地方盛产马匹。
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中国进入统一状态。汉武帝刘彻登基后,国土开始扩展,河西走廊纳入版图,从此,”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所谓“凉州之畜”主要指的是武威以西等郡所产的马匹。具体治所位置大致于今天甘肃民勤的东北之地。然而凉州所辖的郡很多,不仅仅限于河西四郡,其实凉州以外的地方也有盛产马匹的地方,所以当时又有说法,天水、陇西、北地、上郡的畜牧为天下饶。汉朝时为了牧马,曾经专门设置牧马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别安置于西北,牧马三十万匹。在汉匈世纪战争中,最终汉军能够击败匈奴军,除了中央的强烈主战,将士们的英勇,战马众多是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汉亡后,中国一直处在分裂状态,到了隋朝时全国才真正意义上的统一。随后,隋朝政府就开始将蓄养马匹作为重要事项,置陇右牧,统一管理诸牧,又设置有骅骝牧、二十四军牧、苑川十二马牧。当时对于马牧之外,还专门设有驴骡牧,以及原州羊牧和原州驼牛牧。随着隋朝政府的努力,养马业逐渐恢复,而且渐成规模。隋炀帝登基后,进行残暴的统治,对内荒淫无道,对外穷兵黩武,伐高丽时,一次率五十万骑兵,将隋文帝建立起的繁荣经济挥霍殆尽。唐朝建立后,接手残破的养马业,几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重建军马的蓄养。唐太宗贞观初年,全国仅有公母马三千匹,又把从突厥俘获来的二千匹战马合起来,蓄于陇右一带,开始兴办牧场,大规模的繁殖。到了高宗麟德年间,唐朝马匹的繁殖已经到了七十多万匹。
唐朝的蓄养马匹的地方最初都在陇西(现今的甘肃陇西)、金城(现在的兰州)、平凉(现在的宁夏固原)、天水(现在的甘肃秦安西北)等四郡。后来扩展到青海东南黄河弯曲的河曲地区。到了唐睿宗时期,河曲被吐蕃占据,牧马地区转向东方发展,到达陕西凤翔、彬县、甘肃泾川、甘肃宁县。所谓“岐、邠、泾、宁”四州。天宝十二年,哥舒翰收复九曲部落,唐朝政府重新恢复了旧日的牧马要地,本来可以利用这片土地,繁殖更多军马,但是“安史之乱”随后爆发,破坏了唐朝军马的发展。
除了上面的牧马地区,还有盐州和岚州。盐州的治所在今天的陕西定边县。岚州的治所在今天陕西岚县北部。盐州设置“八监”,统领白马等坊。岚州设置“三监”,统领楼烦、玄池、天池等监。而楼烦监最为出名。不过,楼烦监的出名并不是因为它是一个纯粹的牧区,而是因为它曾经受到安禄山的控制。安禄山曾经拥有内外闲厩都使的大权,同时还兼任楼烦监事,靠着手中权力,偷偷的挑选体型健硕的骏马,用精饲料喂养,送到范阳,所以他的兵力非常强大,有足够的军力发动叛乱,几年后,终于起兵,这一场战争几乎葬送了唐朝政权。
安禄山叛乱后,玄宗已经跑路到了四川,唐肃宗收拾残兵到彭原,又到平凉收了许多官方的养马场和一部分私人马匹,集合了数万匹,于是唐军才有了较强的军力。最终将安禄山击败,收复长安。经过“安史之乱”这么一折腾,唐朝的牧马地区大部分都被荒废了,不过也有新增设的。譬如银州,位于现在陕西横山县东部。以及绥州,就是现在陕西绥德县。这都是新增设的牧马地区。银州和绥州两个地方相毗连,实际上是一个牧马地区。唐文宗太和七年,以银州水草甘美,便在此地设置“银川监”牧马三千匹。过了数年,开成二年,银川监的牧马数量已经达到七千匹,便将一部分马匹转移到了绥州。绥南牧马之地,面积非常狭小,只有二百里。虽然地形险要,贼寇不能随便进入,只需十几个人便能守住,专心从事畜牧,不用考虑安全。但是也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出来,唐朝中后期军马蓄养的有限和寒酸。
唐朝早期畜马规模都是非常大的,但是一般百姓在蓄养马匹过程中却有诸多限制,甚至是在禁断之列。高宗仪凤元年,太学生魏元忠曾经上书朝廷,建议为了抵御吐蕃的进攻,要“出师之要,全资马力。”并且要求朝廷“开蓄马之禁,使百姓皆得畜马。”他认为,一旦政府出兵发动战争,那么委托州县官吏直接从民间购买军马,而民间庞大的蓄养量及时能够补充军队的不足。这种类似于现在的“军民融合”政策是很有眼光的。如果政策措施得当,应该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他称之为:“损彼之强,为中国之利也”。不过,唐朝政府,是不是听从了他的建议,史书上无记载,也已经不可考证了。即便是采纳了,唐朝也没有实施很久。因为到了开元九年,朝廷还专门下了一道诏书:“天下之有马者,州县皆先以邮递军旅之役,定户复缘以升之。百姓畏苦,乃多不畜马,故骑射之士减曩,自今诸州民勿限有无荫能,家畜十马以下,免贴驿邮递征行,定户无以马为赀。”可以看出,唐朝时对于民间蓄养马匹限制非常多的。中唐后,国家位于西部的养马地区统统丢失,对外战争又必须要用军马,所以,民间畜马禁令开始逐渐松弛。
纵观唐朝帝国的兴衰,内政腐败导致军备松弛,军备松弛又引出了边疆危机,结果烽烟四起,人民流离失所。即使“安史之乱”平定,但是大唐帝国已经元气大伤,作为军队重要战略资源的军马,因为蓄养地区的连续丢失,军马数量锐减,犹如一记重拳击中唐朝政府的要害。这拔本掘根的政治局面,即使汉武在世,太宗重临也难以回到昔日的盛世,唐政府面临的衰落已成必然,亡国只是时间问题。
本文作者:煮酒君谈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