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皇帝专业户”——27朝、92帝、统治中国1009年野史趣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刘姓是称帝人数最多、统治年限最长、创建帝国最多的姓氏,共有92个皇帝,约占中国历史总皇帝数的七分之一(中国历史上称帝人数有600余人),统治时间达1009年之久(含重叠年限)。民间有“刘天下,李半边”之说,在中国的历史上,刘姓曾被套称为帝王之姓《古今图书集成民族典卷三四三》载“大约得姓之尊、称帝之贵,无过于刘”。
一、西汉皇朝(公元前206-公元8):
汉高祖刘邦
西汉皇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200余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历经文景之治、武帝鼎盛时期、昭宣中兴等著名治世,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鼎盛。
公元8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西汉又称为前汉,历时215年,共15位刘氏帝王。
序号 | 帝号姓名 | 在位/登位时间 | 简 介(点击查看详细介绍) |
1 | 汉高祖 刘邦 | 12/前206年乙未岁 | 汉开国皇帝,字季,终年53岁(前256--前195年)。 |
2 | 孝惠帝 刘盈 | 8/前194年丁未岁 | 刘邦长子,高祖卒后继位,为吕后专权。 |
3 | 前少帝 刘恭 | 4/前187年甲寅岁 | 为吕后专权。 |
4 | 后少帝 刘弘 | 4/前183年戊午岁五月 | 为吕后专权。 |
吕后 吕雉 | 高祖刘邦之原配夫人,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高祖死后长期执政,然并未称帝,前后共16年。 | ||
5 | 太宗文帝 刘恒 | 23/前179年壬戌岁 | 高祖第三子,吕后死,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之。 |
6 | 景帝 刘启 | 16/前156年乙酉岁 | 文帝的儿子。文帝死后继位,历史上的“ 文景之治 ”时期。 |
7 | 世宗武帝 刘彻 | 54 /前l40年辛丑岁 | 景帝之第十子,景帝死后继位。武帝时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 |
8 | 昭帝 刘弗陵 | 14 /前86年乙未岁 | 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 |
9 | 昌邑王废帝 刘贺 | 1/前74年丁未岁六月 | 武帝孙,昭帝侄。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在位27日,因淫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黜,后事不祥。 |
10 | 中宗宣帝 刘询 | 26 /前73年戊申岁 | 又名刘病己,武帝曾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 |
11 | 高宗元帝 刘奭 | 16 /前48年癸酉岁 | 宣帝之子,宣帝死后继位。 |
12 | 统宗成帝 刘骜 | 26 /前32年己丑岁 | 元帝之子,元帝死后继位。 |
13 | 哀帝 刘欣 | 8 /前6年乙卯岁 | 成帝养子,成帝死后继位。 |
14 | 元宗平帝 刘衍 | 5 /公元1年辛酉岁 | 原名刘箕子,元帝孙,中山王刘兴之子,哀帝死后继位。 |
15 | 孺子皇帝 刘婴 | 4 /6年丙寅岁 | 宣帝玄孙,王莽毒死平帝后,立他为帝,王莽摄政。 |
注:汉朝(包括东汉)除汉高帝和汉光武帝外,所有皇帝的谥号前都有一个“孝”字,意喻强调孝治天下,如刘恒的谥号汉文帝也可作孝文皇帝或孝文帝。
二、更始皇朝(23-25):
公元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复国号为汉,公元25年被以刘盆子为首领的赤眉军所攻灭。传一帝前后共3年。
更始帝刘玄
两汉之际绿林军建立更始政权,推刘玄为皇帝。刘玄,字圣公,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西汉皇族﹐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新莽时,刘玄因客犯法,亡命平林。地皇三年(公元22)绿林农民起义爆发后,刘玄投奔陈牧领导的平林兵,为安集掾。次年正月,绿林军诸部合兵击破新莽将领甄阜﹑梁丘赐,遂号刘玄为更始将军。后因其为刘姓宗室,遂被拥立为帝,建元更始。六月入都宛城,大封宗室诸将。他嫉忌刘演﹑刘秀兄弟威名,诛杀刘演。起义军昆阳大捷后,更始帝遣王匡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攻武关,三辅震动,各地豪强纷纷诛杀新莽牧守,用汉年号,服从更始政令。王莽败死后﹐更始由洛阳移都长安。他没有才能,一朝为帝,便沉湎于宫廷淫乐生活,委政于其岳父赵萌,以致众叛亲离。赤眉军进逼长安时,刘玄杀害申屠建﹑陈牧﹑成丹等起义军重要将领,于更始三年(公元25)十月,奉玺绶归降赤眉,降封为长沙王。不久,被缢死。
16 | 更始帝 刘玄 | 3 /23年癸未岁二月 | 西汉皇族,王莽被推翻后,被推为更始帝。 |
三、刘望汉帝国(23-23)
更始元年(23)八月,前钟武侯刘望(一作刘圣)起兵汝南(今河南上蔡西),称皇帝,严尤、陈茂往归之;刘望以严尤为大司马,陈茂为丞相。十月,更始政权奋威大将军刘信击杀刘望于汝南,并诛严尤、陈茂,郡县皆降,刘望帝国灭亡。
共历一帝,历时不到一年。
17 | 刘望 | 1/23年 |
四、刘子舆汉帝国(23-24)
公元23年赵敬肃王曾孙刘林诈称算命先生王郎是汉成帝刘鳌之子刘子舆,拥立为帝,建都邯郸。黄河以北地区多闻风归顺。次年(公元24年),刘秀率部进攻王郎政权,占领邯郸,斩杀王郎。邯郸之战为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奠定了基础。
共历一帝,历时不到2年。
18 | 刘子舆 | 2/23年 |
五、建世皇朝(25-27):
刘盆子,太山式人,城阳王刘章之后。更始三年,为樊崇等领导的赤眉军所拥立为帝,改元建世。于公元25年消灭刘玄更始王朝。建武三年(公元27年)投降于光武帝刘秀,贬为赵王郎中。
传一帝前后共3年。
19 | 建世帝 刘盆子 | 3/25年乙酉岁六月 |
六、刘永梁汉帝国(25-27):
汉朝宗室梁王刘永起兵,在睢阳(今河南商丘)称帝,占据今河南东南和相邻的山东、安徽一带。公元27年刘永死,苏茂、周建逃到垂惠,共同拥立刘永的儿子刘纡当梁王,继续对抗刘秀政权,但是刘纡放弃帝位,只称了王,刘纡于27-29年在王位。
故传一帝共2年。
20 | 梁帝(称帝) 刘永 | 2/25年乙酉岁 | |
梁王(未称帝) 刘纡 | 2/27年丁亥岁 |
七 、刘文伯汉帝国(25-37):
卢芳假称自己是汉武帝曾孙子,原名刘文伯,于是在三水(今天宁夏)起兵,依附当地的少数民族羌匈奴,割据一方。刘文伯于公元25年被匈奴尊为皇帝。传一帝共13年。
卢芳,字君期。东汉初年安定三水(今宁夏同心东)人。新莽时,尝诈称武帝曾孙刘文伯,与三水地区羌、胡贵族起兵。更始帝刘玄至长安后授骑都尉,使镇抚安定以西。刘玄败,三水豪杰共计议,以他系刘氏子孙,宜承宗庙,乃立为上将军、西平王。他派使者与西羌、匈奴和亲,被匈奴单于奉为汉帝。建武五年(29年),在匈奴扶植下,割据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等五郡,都九原(今内蒙包头西南),并置守令。公元37年,刘文伯帝国被东汉消灭,刘文伯逃入匈奴。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刘文伯降汉,被封为代王。后复叛,留匈奴历十余年。
21 | (称帝) 刘文伯 | 13/25年乙酉岁 | 又名卢芳 |
八、东汉皇朝(25-220)
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又叫后汉,从公元25年(乙酉岁)汉光武帝刘秀称帝起,至公元220年(庚子岁)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称东汉。
东汉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强大繁荣的朝代,在近200年的统治中,经历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等治世,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东汉在世界上的地位赶上了西汉,在科学文化上超过了西汉。
东汉共有14个帝王,共196年,帝位传递次序为:1、光武皇帝刘秀→2、孝明皇帝刘庄→3、孝章皇帝刘炟→4、孝和皇帝刘肇→5、孝殇皇帝刘隆→6、孝安皇帝刘祐→7、前少帝刘懿→8、孝顺皇帝刘保→9、孝冲皇帝刘炳→10、孝质皇帝刘缵→11、孝桓皇帝刘志→12、孝灵皇帝刘宏→13、后少帝刘辩→14、孝献皇帝刘协。
22 | 世祖光武帝 刘秀 | 34/25年乙酉岁六月 | 字文叔,先后推翻王莽、刘玄政权后称帝 |
23 | 显宗明帝 刘庄 | 18/58年戊午岁 | 初名刘阳。光武帝第四子,光武帝死后继位。 |
24 | 肃宗章帝 刘炟 | 15/76年丙子岁 | 明帝第五子,明帝死后继位。 |
25 | 穆宗和帝 刘肇 | 18/89年己丑岁 | 章帝第四子,章帝死后继位。 |
26 | 殇帝 刘隆 | 1/106年丙午岁 | 和帝幼子,和帝死后继位,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 |
27 | 恭宗安帝 刘祐 | 22/107年丁未岁 | 章帝孙,刘庆之子,殇帝死后继位。 |
28 | 北乡侯前少帝 刘懿 | 1/125年癸亥岁三月 | 章帝孙,安帝死后阎太后(汉安帝皇后)拥立继位,做了半年皇帝即死亡。 |
29 | 敬宗顺帝 刘保 | 21/126年丙寅岁 | 安帝子,少帝死后被宦官拥立为帝。 |
30 | 冲帝 刘炳 | 1/145年乙酉岁 | 顺帝子,顺帝死后继位。 |
31 | 质帝 刘缵 | 1/146年丙戌岁 | 章帝玄孙,冲帝死后,被梁太后和梁翼迎立为帝。 |
32 | 威宗桓帝 刘志 | 24/147年丁亥岁 | 章帝曾孙,质帝被毒死后,由梁翼迎立为帝。 |
33 | 灵帝 刘宏 | 24/168年戊申岁 | 章帝玄孙,刘苌子,桓帝死后,窦后立他为帝。 |
34 | 弘农王后少帝 刘辩 | 2/189年己巳岁四月 | 灵帝死后继位,做了四个月皇帝,被董卓废黜,后被毒杀。 |
35 | 献帝 刘协 | 34/189年己巳岁九月 | 字伯和,灵帝第三子,少帝弟,少帝被废后继位,被曹丕废黜。 |
九、三国·蜀汉皇朝(221-263):
刘备
公元221年,昭烈帝刘备续汉之大统,在四川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止于后主刘禅,共2帝43年。拥有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等一带,公元263年为曹魏所灭。
刘备幼有大志,东汉末年,与河东关羽公、涿县张飞公结为兄弟,募兵参加镇压黄巾。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豫州牧等,后为徐州牧。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孔明)辅助,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取荆州,得益州和汉中地区。建安二十四年已亥岁(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与魏、吴成鼎足之势。
献帝延康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刘备乃于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四月,正式在武担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
36 | 先主昭烈帝 刘备 | 3/221年辛丑岁四月 | 又称蜀先主,字玄德,河北涿县人,与魏,吴成三国鼎立之势。 |
37 | 后主怀帝 刘禅 | 42/223年癸卯岁五月 | 又称孝怀皇帝,刘备之子,为甘夫人所生。 |
十、神凤汉帝国(公元303年):
两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割据和农民起义势力活跃,荆襄张昌率巴蜀流民起事,推举山都县吏丘沈为天子,丘沈改名刘尼,称汉之后裔,公元303年5月刘尼称帝,国号为汉,建元神凤,建都江夏(今武汉),公元303年8月为晋所灭。
38 | 神凤帝 刘尼 | 1/303年癸亥岁五月 |
十一、十六国·(前赵)汉皇朝(304-329):
(前赵)汉建国于304年,初称汉,实际上在318年之前只称为汉政权。西晋永兴元年( 304年)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被诸部匈奴共推为大单于,自称汉王,改年号为元熙。公元308年,刘渊正式称帝,改元“永凤”。318年七月,汉主刘聪死,子刘粲继位,同年为外戚大司马靳准所杀。镇守长安的刘聪族弟刘曜闻变,发兵攻靳准。公元318年十月,刘曜自立为皇帝,公元319年,刘曜徙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此后刘曜、石勒常相攻伐。328年,两军大战于洛阳城西,刘曜饮酒过量,兵败被擒,前赵主力被消灭。石勒军乘胜西进,曜太子刘熙弃长安,逃奔上□(今甘肃天水)。329年九月,勒军攻占上□,杀刘熙,前赵亡。。前赵全盛时,拥兵二十八万余人,据地有今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当时,关陇氐、羌,莫不降附,前凉张茂等亦遣使朝贡。
(前赵)汉历5帝,共26年。
39 | 高祖光文帝 刘渊 | 8/304年甲子岁十月 | 详细资料 |
40 | 武皇帝戾太子 刘和 | 1/310年庚午岁 | 详细资料 |
41 | 烈宗昭武帝 刘聪 | 12/310年庚午岁七月 | 详细资料 |
42 | 隐帝 刘粲 | 1/318年戊寅岁七月 | 详细资料 |
43 | 秦王光初帝 刘曜 | 10/318年戊寅岁十月 | |
末帝 刘熙(未称帝) | 2/328年戊子岁十二月 | 并未称帝 |
十二、刘芒荡汉帝国(309---309)
永嘉三年(公元309)七月,平阳人刘芒荡自称汉室后裔,诳诱羌戎,在马栏山(今旬邑境内)称帝。同年九月,为晋朝南阳王司马模所败,被杀,帝国遂告灭亡。
44 | 刘芒荡 | 1年/309年 |
十三、刘显帝国(351---352)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七月(一说永宁二年(351)四月),后赵大将刘显杀石祗在襄国称帝。公元352年正月冉魏帝国魏主冉闵杀刘显,进占襄国,刘显帝国灭亡。
45 | 刘显 | 2年/351年 |
十四、刘黎帝国(389---389)
公元389年,刘黎称帝,建都皇丘,同年为晋帝国所灭。
46 | 刘黎 | 1年/389年 |
十五、十六国·夏皇朝(407-431)
赫连勃勃
夏又称刘夏或大夏,是十六国时期匈奴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赫连氏本匈奴南单于后裔,内徙后改姓刘。十六国时先依刘渊,后附前秦。及苻坚灭代国,命其首领刘卫辰督摄黄河以西。前秦瓦解后,刘卫辰全力发展,据有朔方之地。晋太元16年(391) 北魏 攻杀刘卫辰,其子赫连勃勃奔后秦,为安远将军。晋义熙三年(407)赫连勃勃袭杀岳父---后秦高平公没弈于,尽有其部,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改姓赫连,建立大夏政权。不断侵扰后秦,前后俘获、坑杀数万。赫连勃勃施政残暴,发胡夏10万众筑都城统万城(今称白城子,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乡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交界处的无定河北岸流沙?中)。刑杀工匠数千人。夏凤翔六年(公元418),赫连勃勃乘东晋灭后秦,乘虚轻取长安,在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即帝位,声势更强。 真兴七年(425)赫连勃勃病死,子赫连昌继位,次年(426)北魏攻取长安,后攻陷统万城,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逃到平凉,自称夏皇帝,改元胜光。胜光四年(431)赫连定六月,赫连定乘西秦混乱之机,杀掉乞伏暮末,消灭了西秦,又欲渡黄河击北凉遭吐谷浑袭击,兵败被俘,被送于北魏,夏亡。
夏国共传三帝存在25年。
47 | 世祖武烈帝 赫连勃勃 | 22/407年丁未岁六月 | (查看详细介绍) |
48 | 德武帝 赫连昌 | 4/425年乙丑岁八月 | (查看详细介绍) |
49 | 平武帝 赫连定 | 4/428年戊辰岁三月 | (查看详细介绍) |
十六、南北朝·南朝·刘宋皇朝(420—479)
宋武帝刘裕
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政权而建立。国号宋,史称刘宋,定都建康(今南京)。
开国皇帝刘裕出于行伍,自幼家贫。时值东晋末期,民变此起彼伏,朝廷内部斗争也十分激烈。公元402年,东晋大将桓玄乘朝廷实力虚弱,起兵篡位,国号“楚”。刘裕与刘毅等起兵勤王,并最终消灭了桓玄的力量。此后,刘裕率军南征北伐,其势力不断得到稳固壮大,并先后攻灭刘毅、司马休之等实力派,最终迫使晋恭帝将帝位禅让给他,宋朝建立。
宋帝国建立后,北方诸国虎视眈眈,战事不断。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他在位三十年,励精图治,国家生产经济终于有所恢复,遂有元嘉之治。但公元453年,其长子刘劭为了篡夺皇位,骇人听闻地杀害了自己父亲,之后王室诸子争位,混战不止,帝王荒淫残暴,朝政日益腐败,国家实力从此一蹶不振。公元479年,宋顺帝刘准把帝位禅让给了萧道成,南朝宋终被南朝齐所取代。
刘宋共11帝,历时60年。
50 | 高祖武帝 刘裕 | 3/420年庚申岁六月 | 战功起家,420年迫晋恭帝禅让,建立南朝宋代。 |
51 | 少帝 刘义符 | 2/423年癸亥岁 | 刘裕长子,因游戏无度,不亲政事,即位3年,被顾命大臣所杀。 |
52 | 中宗文帝 刘义隆 | 30/424年甲子岁八月 | 刘裕第三子,他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 |
53 | 太初帝 刘劭 | 1/453年癸巳岁二月 | 弑父即位,后被弟刘骏所杀。 |
54 | 南郡王建平帝 刘义宣 | 1/454年甲午岁 | 公元454年1-6月在江陵(今荆州)称帝。 |
55 | 世祖孝武帝 刘骏 | 11/454年甲午岁 | 文帝第三子。 |
56 | 前废帝 刘子业 | 2/465年乙巳岁 | 孝武帝长子,在位6个月被杀。 |
57 | 晋安王义嘉帝 刘子勋 | 1/466年丙午岁一月 | 在公元466年正月称帝。 |
58 | 明帝 刘彧 | 8/465年乙巳岁十二月 | 文帝第十一子。 |
59 | 苍梧王后废帝 刘昱 | 5/473年癸丑岁 | 明帝长子,被萧道成杀死。 |
60 | 顺帝 刘凖 | 3/477年丁巳岁七月 | 明帝第三子,在位3年后退位。 |
注:1、太初帝刘劭(426年—453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字休远,刘义隆长子,母为皇后袁齐妫。元嘉30年(公元453年),因巫蛊之事,刘义隆欲废太子,刘劭知道之后,遂与其弟刘浚共谋,率兵夜闯皇宫,将其父杀害,自立为皇帝,改元“太初”。刘劭因弑父篡位而导致众叛亲离,在位仅三月,即被率兵讨逆的刘骏所击溃,刘劭被俘后遭处斩, 并被刘骏称为元凶。
2、南郡王建平帝刘义宣,公元454年1-6月在江陵(今荆州)称帝。
3、晋安王义嘉帝刘子勋, 刘骏之第三子,刘子业之弟,曾在公元466年正月称帝,年号义嘉,并得到大部分州郡的支持,但在当年八月被刘彧大将沈攸之捕斩。
十七、刘没铎稽胡帝国(577-577):
刘没铎是建立神嘉年号的刘蠡升之孙。
北周败齐师于晋州(今山西临汾)时,乘胜猛追,未暇收剑北齐人所弃甲仗。稽胡乘机收集齐兵所弃武器,装配部伍。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十一月,并州稽胡立刘蠡升之孙刘没铎为帝,号圣武皇帝,改元石平。同年,周武帝派齐王宇文宪督诸军进讨,赵王宇文招擒刘没铎,余众皆降,帝国灭亡,历时仅一个月。
61 | 圣武帝 刘没铎 | 1年/公元577年十一月 |
十八、定杨帝国(617-620):
隋炀帝大业13年(公元617年),刘武周趁隋末天下大乱之机,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开仓赈贫,驰檄境内,得兵万余人,自称太守。为了立稳脚跟,他派遣使者依附于突厥,突厥为了扶植地方割据势力,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公元617年刘武周自称皇帝,改元天兴,史称定杨皇帝,公元620年亡于唐朝。
62 | 定杨帝 刘武周 | 4/617年丁丑岁三月 |
十九、辽皇朝 (907—1125):
耶律阿保机
辽朝于公元907年为契丹族人耶律阿保机所建,起初国号为契丹,公元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其国都原不在幽州,在上京(巴林左旗南),由于石敬瑭为了成为中原皇帝,请辽国帮助,所以,以幽州为礼物送给辽国了,辽国才迁都到幽州。辽朝始于太祖耶律阿保机,终于天祚帝耶律延禧,共10帝统治219年。其疆域东临北海、东海、黄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楞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
契丹辽朝在今天的辽河(喀拉木仑河)上游诞生了,匈奴-鲜卑宇文部落之后,耶律亦为“迭剌”,统治北亚的强大帝国,耶律氏兼称“刘氏”,“刘”在通古斯语系中发音为“IRA”,即“耶律”。 《辽史.太祖传》“序”:“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其实耶律本是契丹语,翻译成汉文就是刘。故历代皇帝均有带刘姓的汉名字。
63 |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帝 耶律阿保机(刘亿) | 23/907年丁卯岁 | |
64 | 太宗孝武惠文帝 耶律尧骨(刘德光) | 22/927年丁亥岁十一月 | |
65 | 章肃帝 刘李胡 | 1/947年丁未岁二月 | |
66 | 世宗孝和庄宪帝 耶律兀欲(刘阮) | 5/947年丁未岁九月 | |
67 | 穆宗孝安敬正帝 耶律述律(刘璟/刘明) | 19/951年辛亥岁九月 | |
68 | 景宗孝成康靖帝 耶律明扆(刘贤) | 14/969年己巳岁二月 | |
69 | 圣宗 文武大孝宣帝 耶律文殊奴(刘隆绪) | 53/982年壬午岁九月 | |
70 | 兴宗神圣孝章帝 耶律只骨(刘宗真) | 26/1031年辛未岁六月 | |
71 | 道宗孝文帝 耶律查剌(刘洪基) | 47/1055年乙未岁八月 | |
72 | 天祚帝 耶律阿果(刘延禧) | 25/1101年辛巳岁二月 |
二十、(桀)燕帝国(911-913):
又称桀燕,为五代十国时其他割据政权,为深州(今河北深州)人刘守光建立。刘守光为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公元911年,刘守光不顾众将臣的反对,登极称帝,国号大燕,改元应天。桀燕建立後,即不断受到晋王李存勗的攻击,应天三年(913年),晋军攻陷幽州,俘获被囚禁已久的刘仁恭,而刘守光逃亡後不久亦被擒,桀燕亡。
桀燕共一帝,仅历3年。
73 | 应天帝 刘守光 | 3/911年辛未岁 |
二十一、五代十国·十国·南汉皇朝(917——971):
五代时十国之一,建国于917年,初称大越国,918年改国号为汉,刘隐、刘岩(龑)兄弟所建。都广州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兴王府;盛时疆域有六十州,约为今广东、广西两省及云南的一部分。历四主,共统治了54年。
刘隐(874~911)原籍上蔡(今属河南),一云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迁居泉州。父刘谦,唐末为封州(今广西梧州东南)刺史,拥有上万人的军队和成百的战舰。乾宁元年(894)刘谦卒,不久,刘隐继任封州刺史。唐天祐二年(905),为清海军(岭南东道)节度使。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封刘隐为大彭郡王;三年,改封南平王;四年,又进封南海王。
唐末,岭南士人云集,有的是为了避战乱,有的是被流放岭南的名臣后裔,还有因战乱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满地方官。刘隐收用这三类士人为辅佐。他遣其弟刘岩 (889~942)率兵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了岭南;西与楚争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管(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乾化元年 (911)刘隐卒。刘岩继立,先后改名为陟、龚、龑。后梁贞明三年(917) 刘岩称帝于番禺,国号大越,次年改为汉,史称南汉。刘岩有乾亨、白龙、大有三个年号。大有十五年 (942)刘岩卒,年五十四。其子刘玢(原名洪度,920~943)嗣位,年号光天。次年,玢弟刘晟(原名洪熙,920~958)杀玢自立,有应乾、乾和两个年号。乾和六年(948)刘晟乘楚国内乱,派兵攻楚,至九年,得楚十余州。十六年 (958),刘晟卒,年三十九。其子刘鋹(原名继兴,942~ 980)嗣位,年号大宝。
刘鋹即位后,宦官垄断了大权,朝政腐败。宋开宝四年(即南汉大宝十四年,971),宋兵攻占广州,刘鋹降,南汉亡。
74 | 高祖 刘龑 | 28/917年丁丑岁 | (查看详细介绍) |
75 | 殇帝 刘玢 | 2/942年壬寅岁 | (查看详细介绍) |
76 | 中宗明孝帝 刘晟 | 17/943年癸卯岁 | (查看详细介绍) |
77 | 后主 刘鋹 | 3/958年戊午岁 | (查看详细介绍) |
二十二、五代十国·十国·后汉皇朝(947—950):
五代之一。后汉高祖刘知远所建,建都于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湖北、安徽、江苏的一部分。历2帝,前后约4年。
刘知远是沙陀部人,后晋天福六年(941)七月,任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 开运三年十二月十七日(947年1月 11日), 契丹陷开封,后晋亡。刘知远亦曾向契丹纳贡, 但当时人民坚决反抗契丹, 有的方镇也拒绝投降。刘知远对契丹的南下先采取观望态度。次年正月,契丹主耶律德光称帝于开封,国号辽。二月,刘知远亦在太原称帝。他下诏诸道禁止为辽搜括钱帛,并诏慰抗击辽之民众,人心归附。三月,辽兵北撤。五月,刘知远出兵占领洛阳、开封,收复后晋末失陷的河南、河北诸州。六月, 改国号大汉,史称后汉。改开运四年(947)为天福十二年,次年建元乾祐。与南唐、吴越、楚、南汉、后蜀、南平等政权并立。
乾祐元年 (948)正月,刘知远死,次子承祐(931~ 951)继位,是为隐帝。承祐初立,大臣史弘肇、杨邠、苏逢吉、郭威等专权,但四人之间又有矛盾。史弘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掌握禁军,酷虐滥杀;杨邠为枢密使,权势最重。承祐疑惧,于乾祐三年十一月杀杨邠、史弘肇及三司使王章,以苏逢吉权知枢密院事;又密令杀邺都留守、枢密使郭威。事泄,郭威起兵攻入开封,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承佑被杀。后汉亡。
78 | 高祖肃孝帝 刘知远 | 2/947年丁未岁二月 | 又名刘暠,后晋任河东节度使。947年契丹陷开封,他在太原称帝。 |
79 | 隐帝 刘承祐 | 2/948年戊申岁二月 | 高祖之子,为夺回兵权,事败为乱兵所杀。 |
二十三、五代十国·十国·北汉皇朝(951——979):
刘崇
五代时十国之一,刘崇所建,都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盛时疆域十二州,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历4主共29年。
刘崇(895~954)先世为沙陀部人。他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后汉隐帝时,刘崇官至河东节度使、太原尹。隐帝年少,大臣专权,刘崇见后汉政权不巩固,便在军事和财政上作了准备。乾祐三年(950)十一月,枢密使郭威于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起兵。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隐帝兵败为人所杀,刘崇即据河东十二州称帝,改名旻,仍用后汉乾祐年号(直到刘旻次子承钧嗣位三年后,始改乾祐十年为天会元年,957),国号汉,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之国。
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微弱。刘崇结辽为援,奉辽帝为叔皇帝。北汉曾联合辽兵,两度进攻后周,但先败于晋州(今山西临汾);乾祐七年又败于高平(今属山西),后周世宗柴荣乘胜进围太原达月余。后周兵退后,刘崇卒。其子承钧(后改名刘钧,926~968)继立,奉辽帝为父皇帝。此后,后周、北宋频频向北汉进攻。北汉势蹙,屡靠辽兵增援才得以幸存。
太平兴国四年(北汉广运六年,979),宋太宗赵炅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辽援军,而后猛攻太原,北汉主刘继元(?~992)被迫出降,北汉亡。
80 | 世祖神武帝 刘旻 | 4/951年辛亥岁 | 又名刘崇 |
81 | 睿宗孝和帝 刘钧 | 15/954年甲寅岁 | (查看详细介绍) |
82 | 少主 刘继恩 | 1/968年戊辰岁 | (查看详细介绍) |
83 | 英武帝 刘继元 | 12/968年戊辰岁 | (查看详细介绍) |
二十四、北辽帝国(1122-1123)
耶律淳
北辽,于1122年3月立国,是时辽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夹山,耶律淳在燕京被耶律大石等人拥立为君主,是为北辽的开始。耶律淳(1062年-1122年)是北辽开国皇帝,辽兴宗第四子,宋魏王耶律和鲁斡之子,他曾出任为彰圣军节度使。保大二年(1122年),他即位北辽,降辽天祚帝为湘阴王,并遣大使奉表于金国,乞为附庸。1122年6月24日,耶律淳病死,其后其妻萧德妃普贤女摄政。1123年2月2日,金朝攻占燕京,萧德妃和耶律大石投奔天祚帝,萧德妃因为谋反而被杀,但耶律大石却得到赦免。其后天祚帝被擒,移送往金朝,辽朝灭亡。梁王耶律雅里于5月自立。10月,雅里亦被杀,耶律朮烈被拥立。1123年11月灭亡,国祚只有19个月。 北辽历传4帝,前后不足两年,平均每位君主在位的日期都不足5个月,在位最长的是辽宣宗的王后萧德妃(未称帝),在位差不多一年。
84 | 宣宗孝章皇帝(耶律淳) 建福(1) | 1122年壬寅(三) | |
萧德妃(萧普贤女)(未称帝) 德兴(1) | 1122年壬寅(六) | 未称帝 | |
85 | 秦王(耶律定) 德兴(1) | 1122年壬寅(六) | |
86 | 梁王(~雅里) 神历(1) | 1123年癸卯(五) | |
87 | 英宗(~术烈) (1) | 1123年癸卯(十) |
二十五、西辽皇朝(1124-1211):
耶律大石
西辽是辽朝灭亡后辽皇族的残余势力所建的王朝。所有皇帝汉姓也都是刘姓。
西辽(1132年-1218年)是中国古代契丹族建立的朝代。亦称黑契丹,哈剌契丹。由辽代贵族耶律大石在金朝灭辽后,于西北召集残部建立。后来扩张到中亚,首都虎斯翰鲁朵,一时成为中亚强国。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亡。
公元]1124年,耶律大石到达可敦城,在这里他召集了契丹十八个部落的首领集会,号召重建辽朝,受到各部的支持。他在这里创立了简单的政府。1132年到达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称帝,并称“菊儿汗”。西辽帝国正式成立。
公元1211年乃蛮部首领屈出律趁直鲁古外出狩猎的时候将其擒获,攫取了政权。名义上直鲁古被尊为太上皇,但只不过是个幌子。1213年直鲁古去世。不久蒙古势力已经进入中亚,1217年蒙古大军进入楚河,1218年击杀屈出律,西辽灭亡。
西辽刘氏统治共历88年,刘氏皇帝3位。
88 | 德宗 耶律大石 | 20/1124年甲辰岁二月 | |
感天皇后 萧塔不烟 | 7/ 1144年甲子岁 | (未称帝) | |
89 | 仁宗 耶律夷列 | 12/1151年辛未岁 | |
承天后 耶律普速完 | 15/1164年甲申岁 | (未称帝) | |
90 | 文颢帝 耶律直鲁古 | 33/1178年戊戌岁 |
注意:史书上把悯文帝(屈出律)也算入西辽皇帝中,由于屈出律不是耶律氏(即不是刘氏皇帝),故此处不计入表中。悯文帝(屈出律)于1211---1218年在位。
二十六、齐帝国(1130-1137):
刘豫
又称刘齐或大齐,为南宋大臣刘豫(1073—l146)所建,共一帝前后8年。刘豫,字彦游,景州阜城(今属河北)人。北宋时历任殿中侍御使、河北提刑等职。金兵南下时弃官潜逃。建炎二年(1128年)杀宋将降金。1130年四年九月,被金人立为“大齐”皇帝,建都大名(今属河北),后迁汴京(今河南开封)。统治河南、陕西之地,配合金兵攻宋。七年后为金帅挞懒黜为蜀王,后改封曹王。绍兴七年(1137年)被废黜,迁居临潢(今辽宁巴林左旗附近)而死。
91 | 阜昌帝 刘豫 | 8/1130年庚戌岁九月 |
二十七、后辽帝国(1216-1230)
公元1215年,耶律留哥攻占金东京,部将耶厮不等劝留哥称帝,摆脱蒙古控制,留哥不从,与子往朝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仍封留哥为辽王,命其继续统领部众。1216年初,耶厮不背叛留哥,在澄州称帝,国号辽,改元天威。不久,耶厮不被部下所杀,众推乞奴为监国。同年秋,木华黎率蒙古军东下,乞奴等不敌,率九万契丹部众越过鸭绿江进入高丽境内。在高丽,又发生内讧,金山杀乞奴,自称辽王。1217年,统古与复杀金山,取而代之。1218年,喊舍又杀统古与而自立。
后辽帝国只有一位皇帝----耶厮不。其他的都没有称帝,乞奴只是监国,后来的乞奴、金山、统古与、喊舍等也都只是称王,没有称帝。所以终后辽帝国只有一任刘氏皇帝,帝国起始时间为1216-----1216。
92 | 天威帝(耶厮不 ) | 天威(1) /1216年丙子 | 耶厮不又名耶律厮不,1216年称帝,同年死。 |
乞奴 | 天佑(1) /1216年丙子 | 为监国,没有称帝 | |
金山 | 天德(1) /1216年丙子 | 称辽王,没有称帝 | |
统古与 | (2) /1218年戊寅 | 没有称帝 | |
喊舍 | (12)/1218年戊寅 | 没有称帝 |
总结
刘氏在中国历史上,共有27个帝国,92个皇帝,统治时间达1009年之久,现详细列表于下:
朝代(或国)名 | 始末年限 | 帝王数 | 统治年数 | 开国皇帝 | |
汉帝国 | 一、(西)汉 | 前206---8 | 15帝 | 215年 | 刘邦 |
二、更始皇朝 | 23---25 | 1帝 | 3年 | 刘玄 | |
三、刘望汉帝国 | 23---23 | 1帝 | 1年 | 刘望 | |
四、刘子舆汉帝国 | 23---24 | 1帝 | 2年 | 刘子舆(王郎) | |
五、建世皇朝 | 25---27 | 1帝 | 3年 | 刘盆子 | |
六、刘永梁汉帝国 | 25-27 | 1帝 | 3年 | 刘永 | |
七、刘文伯汉帝国 | 25---37 | 1帝 | 13年 | 刘文伯(卢芳) | |
八、(东)汉 | 25---220 | 14帝 | 196年 | 刘秀 | |
九、(蜀)汉 | 221---263 | 2帝 | 43年 | 刘备 | |
十、神凤汉帝国 | 303-303 | 1帝 | 1年 | 刘尼(丘沈) | |
十一、(前赵)汉 | 304-329 | 5帝 | 26年 | 刘渊 | |
十二、刘芒荡汉帝国 | 309---309 | 1帝 | 1年 | 刘芒荡 | |
十三、刘显帝国 | 351---352 | 1帝 | 2年 | 刘显 | |
十四、刘黎帝国 | 389---389 | 1帝 | 1年 | 刘黎 | |
十五、(刘)夏或(大)夏 | 407---431 | 3帝 | 25年 | 赫连勃勃 | |
十六、(刘)宋 | 420---479 | 11帝 | 60年 | 刘裕 | |
十七、刘没铎稽胡帝国 | 577---577 | 1帝 | 1年 | 刘没铎 | |
十八、定杨帝国 | 617---620 | 1帝 | 4年 | 刘武周 | |
十九、辽 | 907---1125 | 10帝 | 219年 | 耶律阿保机 | |
二十、(桀)燕 | 911---913 | 1帝 | 3年 | 刘守光 | |
二十一、(南)汉 | 917---971 | 4帝 | 55年 | 刘龚 | |
二十二、(后)汉 | 947---950 | 2帝 | 4年 | 刘知远 | |
二十三、(北)汉 | 951---979 | 4帝 | 29年 | 刘崇 | |
二十四、(北)辽 | 1122---1123 | 4帝 | 2年 | 耶律淳 | |
二十五、(西)辽 | 1124---1211 | 3帝 | 88年 | 耶律大石 | |
二十六、(刘)齐或(大)齐 | 1130---1137 | 1帝 | 8年 | 刘豫 | |
二十七、(后)辽帝国 | 1216---1216 | 1帝 | 1年 | 耶律厮不 | |
总计 | 92帝 | 1009年 | 27国 |
本文作者:勾栏外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