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临死给孙子康熙出了一道难题 却拖到重孙子才落实野史趣闻
孝庄文皇后,是被公认的清代杰出女政治家。在清朝入关皇权陷入困局之际,是她出面维持了皇室内部团结,而且培育出顺治、康熙两个有作为的皇帝,对稳固满清统治发挥了关键作用。更可贵的是她没有像慈禧太后那样垂帘听政,始终处于幕后,在中国古代史上留下一世美名。
孝庄1613年出生在蒙古科尔沁部,是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的次女,名叫布木布泰或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
后金天命十年二月,十三岁的布木布泰,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封为侧福晋。此前,她姑姑已经是皇太极的皇后,几年后,她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为侧福晋。事实上,皇太极是一同娶了孝庄姑侄女三人。
据说孝庄太后年轻时长的非常漂亮,但是皇太极并不十分喜欢她。
最初皇太极即汗位时,孝庄的姑母哲哲被封为大妃,称中宫大福晋;孝庄布木布泰被封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当时没有东宫福晋,她在后宫位居第二。到了后金天聪八年十月,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下嫁皇太极,很快宠冠后宫,布木布泰和姑姑都遭到冷落。
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号大清称帝,册封崇德五宫后妃,也称五大福晋。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科尔沁贝勒布和一家就有三位,其中布木布泰再次被封为永福宫庄妃。
她的“孝庄”称号是后人根据其死后谥号叫起来的。布木布泰入宫后,先后给皇太极生下一儿三女。她的儿子爱新觉罗·福临,就是后来继位的顺治皇帝。
本来,皇太极属意他的宠妃海兰珠生的儿子继承皇位。1637年8月,宸妃海兰珠生下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为此无比高兴,还宣布大赦天下,这是立太子时才会有的举措。但此子未命名,就于1638年3月不满周岁时病死了,还致使其母宸妃伤心过度不久也死去。
孝庄的儿子福临能够继位,多亏了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当时多尔衮与兄弟多铎等在八旗军的实力很高,正是通过孝庄的努力,在多尔衮的支持下,福临才当上了顺治皇帝。
因此,野史一直流传孝庄和小叔子多尔衮的关系暧昧,更有“太后下嫁”的花边新闻在民间广泛传播。
孝庄太后大半辈子都在照顾玄烨(康熙),祖孙二人感情至深。但是在这位老太后临死前对孙子说的遗言,却让康熙帝感到十分棘手。
(剧照)
史料介绍,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孝庄太后在临终前,专门把康熙帝叫到床边,她有气无力地对自己从小带大的孙子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
意思是,先帝皇太极逝去已经很久了,陵墓不要轻易惊动,我死后就不要去打扰他了。况且我心中的更舍不得离开你们父子俩。中心意思是劝说康熙不要将她与皇太极合葬在一起,而是随便找个地方把她安葬就行了。
太后临死这个要求虽然有悖常规,但因她德高望重,使康熙帝难以违背。
两难之中,康熙下令把祖母以前住过的慈宁宫东侧五间殿拆卸,全部材料运到顺治帝的孝陵红墙外,按原样易地重建,作为太后的“暂安奉殿”,将孝庄太后停灵其中。哪知,这一“暂安”竟达37年,就是说,孝庄死后三十多年未入土。
孝庄太后死前出的这个难题,康熙没落实,而是留给了儿子雍正。
雍正在安葬完父皇康熙后,对如何安葬孝庄太后也很为难。他知道无论将陵寝定在哪里,都会惹来非议。为避嫌说他独断,他把一群大臣召集来商议办法。雍正虽然没有明说,但善于揣摩圣意的大臣还是猜到了皇帝的心思。纷纷提议说,孝庄太后停灵几十年,早该下葬了。鉴于太后留有遗愿,暂安奉殿就是风水宝地,葬在这里最好,一定能保大清江山社稷无碍。雍正立即准奏,于雍正二年(1724年)完成了孝庄太后的最终心愿,其归葬地即今河北遵化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的“昭西陵”。
(昭西陵)
作为在历史上有影响的孝庄太后,临死前遗嘱康熙帝不要将其与皇太极合葬,自然引起人们诸多猜想,成为几百年来的议论话题。
孝庄自己的理由是,不愿意惊动死去很久的皇太极,而且舍不得离开顺治和康熙父子。
但有人认为,孝庄主要是因为昭陵中已葬有孝端皇后,所以不愿意再去当陪衬。且皇后不与皇帝合葬,这在古代并不乏实例。
热衷野史的人认为,孝庄太后死后,不和皇太极合葬,关键还是源于孝庄嫁给皇太极之前曾与多尔衮有着一段恋情。即使是孝庄嫁给皇太极后来尊为太后,民间依然有着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传言。所以孝庄一来可能是不愿违背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二来或许因为感觉下嫁小叔子太没面子,已经没脸再去与皇太极合葬。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掌心春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