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首位皇帝死因扑朔迷离, 厦门有传说是被炮轰于“牛屁股”,死因被清廷淡化野史趣闻
顺治帝福临24岁时就在人生的舞台匆匆谢幕。福临的人生,短暂却绝不平淡,他的亲情,他的爱情,甚至他的死,都让人褒贬不一,一言难尽。
顺治十八年,大清帝国第一位入主中原的天子福临告病身亡。《清史稿》《顺治实录》《清实录))等清官方的史册中,关于顺治之死仅有寥寥数字:“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丁巳,崩于养心殿,年二十四。”语焉不详,给人讳莫如深之感。
野史与民间传说最广的说法,是顺治因一代名妓董小宛去世而遁入空门,出家五台山。此乃传说,不足为据。
最近又有一种新的说法:顺治皇帝被郑成功军队炮毙于厦门。 1660年5月,郑成功在南京打了败仗,退守厦门。清朝趁机派大将军达素集中广东、福建、浙江三省兵力攻打厦门郑成功的军队。经过激烈战斗,1661年2月,海门、高崎、钟宅三路清军都被郑成功击退,顺治皇帝正是在这次战役中被炮击身亡。证据为《延平王起义实录》的手抄本。
《廷平王起义实录》是泉州南安的郑成功宗亲郑梦彪从郑氏后人手中得来的。研究中,意外发现了两段直指顺治皇帝死于厦门的惊世之言。 其一为:有人密启藩主以高崎之战伪帝顺治实在思明港被炮击没,达素秘密而不敢宣,及京中查无下落,召达素回京,达虏惧罪自杀。其二为:南明太师郑芝龙降清后,屡次写信劝郑成功投降都以失败告终,顺治便将他软禁,没有治罪,顺治死后,辅臣苏克哈萨与郑芝龙有仇,向太子建议:“郑成功可以用炮击死我们的先皇,皇上难道就不能处死他的父亲吗?”太子采纳了他的意见,即位不久后,郑芝龙就被处死。
据厦门郑成功纪念馆馆长何丙仲介绍说,他从前听爷爷讲过这样一个民间传说:顺治曾询问五台山的和尚,被告知自己会死在“牛屁股”,顺治大惑不解。后来,郑成功领兵在厦门翁港岸牛家村与清兵对决,一日,部下大将军点燃大炮正要发射,郑成功突然发现对岸有一人头上闪闪发光,当即调转炮位对准发射。谁知那正是顺治皇帝冠上夜明珠发出的光芒,顺治皇帝当场被击中,死于牛家村,应验了五台山和尚的预言。
清史对此讳莫如深。在清官方的史籍中,对顺治的日常行为都有详细的记载,比如在(《清史稿·世祖本纪二》中,光是他“幸南苑”的记载就有22次。而涉及死因,却只有“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丁巳,崩于养心殿,年二十四。”寥寥数语。这样粗疏的记录。由此不难推断,顺治一定是非正常死亡,而且死因一定让清廷很难接受。如果顺治真是因为出天花而死,清史似乎没有太大的隐匿必要,而如果他死于一个前朝流寇手中,而且连个御驾亲征战死沙场的名声都没有,此种死法在清朝看来,绝对是丢脸丢到家了。
此外,据说埋葬于清东陵孝陵中的顺治棺是空棺,并没有其遗体。孝陵中埋葬的,仅是顺治遗物的衣冠,以及顺治的宝宫(骨灰坛)。顺治如果是死于炮火,尸体一定难看甚而残缺不全,加上要千里迢迢运输,尸体不可能保存完好,唯一体面的方式就是火化,这恰好可以解释空棺和骨灰的原因。另外,有人考证,满洲有火葬旧俗,清太宗皇太极、摄政王多尔衮都为火葬,但顺治火化却不见于官方的((清实录》记载,这是否是因为顺治并非在朝中火化,而是在南方就被火化了?
清廷之所以淡化顺治皇帝之死,显然是为了控制舆论,掩盖这一国耻。堂堂一国之君,被郑成功军队毙于厦门,只能说是意外死亡了。
本文作者:晓明读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