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最变态皇帝,通宵抓老鼠,十九岁被劈成两段野史趣闻
萧宝卷生母早亡,由其他嫔妃抚养长大。他从小孤僻任性,且有口吃的毛病,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存在障碍。这样的孩子如果埋头读书,没准还能在学问上有所专长,精通某个生僻的领域。但是萧宝卷极不爱读书,加上无人管教,整天就是玩闹。即位前,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东宫和侍卫们一起挖洞捉老鼠,为此通宵达旦乐在其中。
当了皇帝后,萧宝卷被带去主持父皇的葬礼。他一眼看到大殿上摆放的乌黑锃亮的大棺材,很不高兴,大喊:“这东西太讨厌了,快快把它埋掉!”这可是他父亲的灵柩,而且天子葬礼是很严肃,有一整套繁琐的规程的。见小皇帝要破坏礼制,以辅政大臣、尚书令徐孝嗣为首的大臣们据理力争,萧宝卷这才怏快不乐地收回成命,无奈地继续葬礼的流程。紧接着问题又产生了,萧宝卷在葬礼上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就是不哭。他还觉得满堂哭得死去活来的大臣们非常好笑。其中太中大夫羊阐号恸大哭,不断叩首,不小心把帽子碰掉了。羊阐秃头,帽子一掉,露出了光头。萧宝卷见状捧腹大笑,一边笑一边说:“这个大秃鹫也来这里乱叫。”
正式上任后,萧宝卷保持着特有的作息习惯:抓老鼠抓到清晨五更才就寝,午后三时起床。可皇帝是要上朝的,是要处理政务的,萧宝卷根本没放在心上。这可苦了那些大臣们。因为不知道皇帝什么时候会出来接见和处理公务,大臣们只能等在大殿上不敢走,一个个饿得前心贴后背,眼冒金星。后来,大臣们直接上奏。一批批奏章送入宫中,如同石沉大海,根本没有回音。
除了昼夜颠倒抓老鼠,萧宝卷又发展出了新爱好:出宫游玩。他不分昼夜,什么时候想到要出宫就出去游玩,一个月中有20多天都在建康城内外游荡。萧宝卷的游玩不是一般人的走马观花游山玩水,而是看到什么好东西就拿,大到参天大树、妙龄女郎,小到钱币、玉佩,一律纳入囊中。他常常带人闯入某一户富裕人家,将家产抢劫荡尽。或许是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妥,也可能是小候的交流障碍让他不愿意见人,萧宝卷出宫时不愿意被人看见,也不愿意看到别人。他看到谁就要上去杀掉他灭口。
于是,建康的有关部门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当萧宝卷要出门的时候,有关人员就在他要去的方向事先击鼓,警告人们:“皇帝要来了,大家快跑啊!”人们听到鼓声,能跑多快就跑多快,能跑多远就跑多远,根本顾不上家产。萧宝卷出宫的时间不定、游踪不明,波及的百姓可就遭殃了。他们轻易不敢回家,常常在夜里露宿野外,或者穿着单衣在寒冬中流落江边,甚至有人几天几夜不敢回家,冻死、饿死在外面。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更是常事。
有一次,一个妇女临产,无法走开。萧宝卷对腹中胎儿的性别很有兴趣,等不及孕妇生产完毕,命人剖腹查看是男胎还是女胎。又有一次,有个和尚生了病,跑不动了,就躲在草丛之中希望能逃过萧宝卷的眼睛。萧宝卷发现后,命令随行的所有人向和尚射箭,将他乱箭射死。还有一次,几个人抬着一个病人去求医,突然听到警示萧宝卷出游的鼓声。那几个人吓得魂飞魄散,扔下病人一哄而散。负责清道的官吏看到那个病人匍匐在地上走不了路,怕萧宝卷看到,竞把他推入水中活活淹死。
这些还算是个别现象。更坏的情况是,萧宝卷喜怒无常、行踪无定,常常毫无预兆地突然出宫游玩,或者先出东门突然又转向了南门,惊得大半个城的百姓逃得一干二净。萧宝卷身边的侍卫、太监们往往借陪伴萧宝卷出游,人室搜索财物。等好不容易萧宝卷回宫了,老百姓回来看到的是被抢劫一空的房产。没折腾多久,繁华一时的建康城工商歇业,铺存空屋,道无行人,内外数十里杳无人迹。建康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死城。
南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时任雍州刺史的萧衍统率大军,直逼都城建康。萧宝卷拥兵十万,固守建康,萧衍大军将建康团团围住。南齐将军王珍国唯恐大祸临头,便打开城门投降,致使南齐不战而败,萧衍大军直人建康,当晚,萧宝卷因为有些醉意,在殿中的寝榻上休息。突然传来士兵闯入的声音.萧宝卷立即起身,想回后宫。没想到宫门已关,宦官黄泰平一刀刺人他的膝盖,萧宝卷痛极倒地。张齐领着士兵一拥而进,见萧宝卷伏在地上呼号,上去又是一刀,将他劈成两段。萧宝卷年仅十九岁,在位三年。
本文作者:史云记(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