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之后为何再无女皇帝?野史趣闻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功绩最大的女皇帝,她的名字也一度成为现今世人对女强人的另一种称呼。但是这位女皇帝却是后无来者。在她之后,虽然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女强人,却再没有一个女性能够称帝,这是为什么呢?

小编先和大家扒一扒武则天的发家史
武则天是在唐太宗在位时期入宫的,当时被太宗封为才人。武才人在侍奉太宗之际,和后来的唐高宗李治相识,也是从这时候起,武则天与李治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后来唐太宗逝世,武才人因为唐朝后宫的规定,去感业寺当起尼姑。历史之下总是有着无数的巧合,在唐太宗的周年忌日时候,唐高宗去感业寺进香与武氏相遇,四目相对,互诉衷肠,可能也发生了不可描述的的事情。偏偏这个时候王皇后和萧淑妃因争宠而斗的如火如荼,王皇后看出了唐高宗心里的小九九,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这样来打击萧淑妃,可不知她是引虎驱狼。之后,武则天便再度入宫,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一度受唐高宗宠爱。之后,武则天用尽各种手段,一步一步登上了皇后之位。后来唐高宗身体不好(个人觉得和武则天还是很大关系的),导致其纵欲过度,死的早。她在高宗时期就培育了自己庞大的势力,后来她自己生的几个儿子都被她“培育”的很窝囊,再加上她心中浓烈的权欲之心,很快她就在她的党派的支持之下登上了帝位。

武则天以后,她的女儿太平公主、媳妇韦后、孙女安乐公主(韦后的女儿)深受她的影响,都想承继她的事业,但这些人本身缺少武则天那样的威望、手段、能力,再加上她们的对手是李隆基,而且当时的拥唐势力过于强大,所以当时的政治局势根本不可能允许出现第二个武则天。

在唐玄宗即位时前期非常成功,发生了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文化和理念逐渐趋于保守,像出现武则天这样的女皇帝的现象不可能再发生了。后来人都打起了预防针,大家都想方设法的防止这种现象再在本朝发生。
唐朝以后,女性当国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辽朝,阿保机死后述律皇后主政,辽景宗在位时,妻子承天太后临朝称制。西辽皇后萧塔不烟、辽仁宗皇妹小承天后,这两位干脆自己制定了年号,但都没称帝;还有北宋的刘皇后(宋仁宗嫡母);慈禧垂帘听政。从上面这几个当政的女主来看,为什么都没有称帝呢?北宋和清朝的慈禧太后是因为男权政治日益巩固,得不到官僚、士人阶层的支持,刘后当政时,北宋的士大夫阶层已经非常成熟、稳固,女主称帝基本是不可能的;到了清朝慈禧太后时期,不光男权政治根深蒂固,而且清朝的家天下观念更为浓厚,作为太后就是维护夫家的利益,做个称职的媳妇儿,而且,清朝时期,女性已经不方便临朝称制,只能垂帘听政,这样更适合幕后操作。至于辽朝、西辽的情况,应该是与北方游牧民族自身的观念有关,跟慈禧不称帝的原因有一点相似之处。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女性干政是十分常见的,可是即便如此,却没有直接称帝的,比如:北魏、辽、金、元、清等。其中,北魏是个特例,因为北魏从文明太后开始,出现女主当政,可是北魏采取了全盘汉化的措施,与汉族王朝已经快没什么两样了。无论如何,通过观察少数民族政权的情形,我认为在北方少数民族的观念当中,女性的定位是有些不一样的,汉族政权向来禁止后宫干政,越是这样,有些时候就越避免不了,反观少数民族政权,女性原本比较强悍,能够认清自己的位置,没有太多制度上的限制,更容易掌握权力,反倒不会像汉族王朝的女性一样,对权力的心态那么复杂。
其实,在男权社会当中,女性称帝几乎不可能,武则天的成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个人的能力、手段、威望,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几个儿子太窝囊,武后利益集团的形成,官僚阶层的妥协,当然也有唐高宗的刻意扶植,试想,武则天的权欲本身就比较浓,唐高宗又如此宠爱、本人身体还不好,武则天的势力会那么快的就形成了吗?
本文作者:小洋陪你聊(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