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松洲,穿越唐朝—读懂松潘古城的前世今生(历史篇)野史趣闻

2018-11-17 07:31:09

如果你有幸路过阿坝松潘,你会惊讶于川西高原好有这么个美丽的古城。

松潘隶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设立县级建置湔氐县,公园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置松州。元朝时置松州和潘州。明朝洪武时期先后设松州卫、潘州卫并松潘卫,松潘由此而得名。清朝置松潘厅和松潘直隶厅。1913年改松潘直隶厅为松潘县。

松潘,古名松州,素有“高原古城”之称,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古为用兵之地,为川、甘、青三省商贸集散地,是内地与西羌吐蕃茶马互市的集散地,有“高原古城”、“川西北重镇”、“边陲重镇”、“战略要冲”之称。现在是连接九寨沟、黄龙、若尔盖大草原等风景区的枢纽。

秦朝时期

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西周时期流传下来的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

《尚书·禹贡》记载,为古梁州西北境,商周为古氐羌民族繁衍地,为古氐羌地。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今川主寺镇建立湔氐县,为松潘地区县级建置之始,松潘为川、甘、青边界地区,又系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结合部地区,历史上每遇动乱年代,常为化外之域。秦末,湔氐县即名存实亡。

汉朝时期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西汉王朝在此设立湔氐道。

三国时期

三国时,湔氐道为蜀汉政权领有。

西晋武帝时(265—290年)湔氐道废,今松潘地区有升迁县的建置。至东晋,升迁已为中央号令所不及,此后邓至羌进入松潘地区。南北朝时期,松潘地区为邓至国领地。西魏废帝二年(553年)邓至国归附西魏,置甘松郡。北周天和元年后和隋朝年间(581—618年)为嘉诚县。

唐朝时期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松州。

《太平寰宇记》卷81松州嘉诚县:“唐武德元年于县置松州,取州界甘松岭为名。”唐朝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长安求婚。使者路过松州,被州官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二十万人入侵,唐都督韩咸战败。唐太宗命吏部尚书统军抵达松州,经川主寺一役,唐军大胜。松赞干布返藏后又遣拾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晓以大义,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传为千古佳话。

现存古城始建于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剑南节度使李德裕在此筹边时筑柔远城。

天宝元年(742年)改松州为交川郡。

乾元元年(756年)复松州建置。

广德元年(763年)松州为吐蕃领地。

此后,松州为汉、蕃争夺区域,隶属或此或彼。故自汉唐以来,此处均设关尉,屯有重兵。

明朝时期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丁玉在平定威、茂士官董贴里叛乱军,挥师北进,进驻松州之后,上书皇帝朱元璋,建议在松州设置军卫。

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松州、潘州二卫,洪武二十年(1387年)改称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简称松潘卫,乃合松州、潘州二卫为名。松潘即依此而得名。

清朝时期

清顺治九年(1652年)松潘卫入清帝国版图,雍正九年(1731年)裁卫改置松潘抚民厅,乾隆二十年(1761年)升松潘直隶厅。清咸丰年间,税赋沉重,由此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藏、羌人民反清大起义。起义历时六年,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是松潘羌族女英雄额能作。起义军曾攻下九关六堡,占领松潘古城(今松潘县城)两年,多次击败清军围攻,消灭清军数千人。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13年)改厅为松潘县,辖境为今之松潘、南坪、阿坝、若尔盖、红原、黑水等县之全部或部分地区。民国24年(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入松潘地区在县城以南建立了7个苏维埃政权。

现如今

1950年2月9日后,西北部草原先后建为若尔盖县、红原县和阿坝县,南坪地区设南坪县,小黑水地区划属黑水县。1950-1952年属茂县专区,1953-1955年属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6年后属阿坝藏族自治州即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本文作者:行走在阿坝(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