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谈历史:唐朝史上最著名的谏臣——魏征野史趣闻

2018-11-17 06:31:04

前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是魏征死之后李世民发自内心的感慨。

历史上能够得到千古君臣名号的人并不多,这不仅仅取决于君主的度量和贤明,还取决于臣子的忠心和才干。如秦始皇和王翦,汉武帝和卫青,刘备和诸葛亮,李世民和魏征。

李世民被称作是“千古一帝”,他和魏征的相处方式,也一直被后世模仿,但都难有超越。

魏征,字玄成,钜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最早之前魏征在瓦岗寨李密账下任职,后因李密急功近利被王世充所击败,击败之后魏征随同李密投靠李唐,在魏征投靠之后其归到李神通麾下,但不久李神通就被窦建德所擒,魏征也就随其被擒下。

武德四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来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并将其生擒。魏征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征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武德五年,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魏征见李建成虽然是嫡长子,但是功绩不如李世民,于是建议李建成去请战立功。李建成听从魏征的建议,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等诛杀。李世民听说魏征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别的地方去,李世民派人把魏征带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征回答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李世民见魏征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于是赦免魏征。

贞观元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征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征询问得失,魏征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他们一个敢说敢骂,一个敢听敢纳,于是一起拉着小手,快快乐乐地奔向建设贞观之治的康庄大道。

贞观十三年,魏征乘李世民诏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机,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上奏《十渐不克终疏》。疏中列举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纵欲以劳役百姓、昵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频事游猎、无事兴兵、使百姓疲于徭役等不克终十渐,批评了李世民的骄满情绪,再次提醒他慎终如始。李世民看完奏疏后,欣然接纳。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征位列第三。

后记:士为知己者死,一个好的明君就如一个好的伯乐一样,因为李世民的招贤纳士,愿意听取意见,才会有后来的一代谏臣——魏征

本文作者:学渣的进化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