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岳飞的死早已命中注定野史趣闻

2018-11-16 15:30:43


我们在读书时就听老师说过,岳飞是抗金英雄,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是个大忠臣,但他却被奸臣秦桧害死,下场凄凉。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岳飞从毫无背景的一介农民最底层士兵到“曾不十年位至将相”的南宋高层官员,他没有过人之处都是行不通的。

首先他善于调派士兵,指挥作战。当时南宋的士兵多为步兵,骑兵甚少,每六个步兵中能有一个骑兵都已经很不错了。而金兵骁勇,多为骑兵。这两军对战势力不是一般的悬殊,然而就在这样巨大差异的背景下,岳家军连连完胜,为南宋收复了大批领土,让金军节节败退,这都要归功于岳飞的用兵如神。

其次他为官的人际关系处理恰当,与同为中兴四将的吴玠、韩世忠的关系都非常好。尤其是吴玠,他和岳飞一样算中兴诸将中的后起之秀(并非赵构嫡系,主要靠军功上位),加上本人领兵在外远离南宋朝廷,自己的性格也是恃才傲物脾气不小,所以和其他同时的名将没什么交往,但唯独对岳飞青眼有加。与脾气极差的韩世忠也处的挺好。就像清朝的和珅,为人圆滑,不拉帮结派。

但就是这样的岳飞却死得冤枉。在岳飞第四次北伐,眼看就要活捉完颜兀术,胜利在握之时,却被赵构的十二道金牌班师诏叫停。面对如此惋惜的局面,岳飞痛哭流涕,不禁感叹到“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在岳飞回朝之后,上书辞官归隐,非但没有批准,还被秦桧诬陷惨遭杀害。

一代名将从此消逝,认真分析,岳飞的死其实早已注定。

首先,他一开始就站在了南宋群臣的对立面,南宋朝廷分北迁过来和南方本土实力两派,赵构需要南方本土势力支持当然要启用南方世族,而南方人并不希望北伐,完全是吃力不讨好,若北伐成功收复中原反而会导致己方地位下降,何不维持现状呢?

其次,在南宋那个时代向来都是重文轻武,一个武将靠着军功就想凌驾于文官之上,这让百官们情何以堪,注定是他们排挤的对象。

再者说他太优秀,功劳太大,太年轻,潜力太强,正所谓功高震主,说得莫过于此。

怪只怪岳飞生在一个羸弱的时代,纵使有强大的爱国之心,无奈势单力薄,群起而攻之,真是天妒英才,可惜啊可惜!

本文作者:馨话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