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大清年龄最小去世的皇帝,一生五大不幸野史趣闻
史学界平价清朝道光皇帝和同治皇帝有这么一句话“宣宗好俭,穆宗好奢”。其其中的穆宗指的就是同治皇帝,我想大家无论在野史中或者清代的小说以及电视剧中都看到过同治皇帝的身影。他为母亲底下毫无作为的儿皇帝软弱无能、优柔寡断。其实这些都是来源于辛亥革命后人们对清朝的极端情绪。并非历史的真实。

大清朝记载的一共有12位皇帝,同治帝是第10个。原名爱新觉罗·载淳,他是咸丰皇帝的长子,母亲是我们现在每个人都熟知的慈禧。公元1856年,载淳出生于北京。因为他的弟弟早早夭折,所以他也是咸丰皇帝唯一的皇位继承人。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载淳继位。他6岁登基成为皇帝,因为其母慈禧发动北京政变勾结大臣,使得慈禧开始垂帘听政。

同治帝即位任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并于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终于镇压了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叛乱。然而同治皇帝登基的13年里,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处于内忧外患的格局时代。同治四年,四川酉阳教案数百人不堪侮辱捣毁教堂。同年外国银行开始操纵我国的金融市场,回民起义外国乘机入侵新疆。同治九年,天津人民反对外国天主教的保护,攻击天津天主教会。

同治帝即位的13年国家局势已经残破不堪,但如果真的像电视剧中那样无所作为,那么恐怕清朝根本不会传到溥仪。其实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他在位的期间同治遇上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出现了同治中兴。同治三年,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在全国各地相继办起了近代化的军工厂,历史上把和称之为“洋务运动”

不仅如此,开办洋文学校、推选留学生前往世界各地学习,这些人其中就包括后来我国的铁道之父詹天佑,后来这些人大多数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反抗外来侵略。同治五年还派遣京师同文馆的学生前往外国考察,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了西方的科技和先进。然而这时候的日本也刚刚开始明治维新,可惜的是同治中兴却遭到了打断。

但是正是国家处于这种危难的关头,因为慈禧太后的干预和同治的寻花问柳导致失去了这一次宝贵的机遇。公元1875年,同治帝因病去世,他的寿命是清朝皇帝中最短的一个。他的一生说幸运也幸运,生在帝王之家,6岁便登基位皇帝锦衣玉食无忧无虑,还没有皇子和他抢夺帝王之争。

说不幸也不幸,我们纵观他的一生是有5大不幸。第一个,同治帝载淳幼年丧父,才刚刚6岁的年纪父亲便已经去世了。第二个便是他幼年登基,才刚刚6岁的年纪便当上君王,他根本不懂什么国家大事,哪怕是大臣递交的奏折也是完全没有办法看到懂的。换到我们现行6岁的孩子刚幼儿园毕业,同治6岁的时候却要坐在王位上一动不动任命大臣,这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绝对是巨大的折磨和痛苦。

第三个不幸,我们都知道同治帝在位的13年里大多数都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掌握实权,而他与自己的母亲关系十分不好,经常受到训斥和责骂。身为帝王却毫无尊严。第四个不幸,我个人觉得是同治帝最痛苦的,他的婚姻并不幸福。当时,皇后有两位候选人,一个是慧妃一个是孝哲皇后,相比于心计沉重的慧妃同治更为喜欢端庄典雅的孝哲皇后。但是无奈于慈禧的威逼,同治不敢于孝哲皇后亲近,只得出去寻花问柳,最终染上性病。第五个不幸,那就是才19的年纪便早早去世。

同治皇帝载淳短暂的一生,年纪轻轻的离开了人世。他从小饱读诗书虽然性格上有些许软弱,但是碍于慈禧的控制之下,根本没有办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虽然他个人知道励精图治但是事实终究是遗憾的。终其一生充满着屈辱和哀怨这样悲剧的命运。
关注我,每天更新中国古代帝王的传奇人生。(持续更新中)
本文作者:旧日流年i(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