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的赵军真的是被活埋吗?野史趣闻

2018-11-14 08:01:11

各个国家不但要发展科技,最重要的是发展军事力量,每年都有各种武器的更新换代,军事武装的力量更能决定国家的实力。所以现在的很多导弹或者机枪都有非常强的杀伤力,但是在我们古代的时候,基本上大家都是用刀枪剑戟,就是俗称的冷兵器。

在战场上打仗,除了用到弓箭外,基本上没有什么远距离射杀的武器,弓箭的射程也有所限制,所以基本上都是肉搏。看过影视剧的人应该对古代战争的场面有点印象,用血流成河这个词来形容也不为过了,可以说是非常的残酷。很多的历史记载对战争的情况描写都是一笔带过,其实真正的战况有多残酷呢?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历史上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可以说是整个古代历史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那时候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其实也不过四五十岁,根本没有多少人口,但是长平之战的两个参与国赵国和秦国不论双方最后谁获得了最后的胜利,都付出了很惨痛的代价。特别是战败方赵国,死掉了将近40万的战士,秦国秦国战士的伤亡也差不多能达到赵国的一半。史书中,只是记录了开始和结果,其中的惨烈都要靠大家来想象。

当时的秦国是实力最大的国家,他为了兼并各国的土地几乎不择手段,其他很多的小国家,也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国度,使出了各种的招数。当时秦国刚刚占领了韩国,但是韩国不愿意就此投降,想要寻求其他国家的帮助,甚至愿意送出自己国家的领土,当时就把自己的上党送给了实力也比较庞大的赵国,赵国当时的两位臣子就上党的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个觉得一定不能要,因为韩国将上党送给赵国,秦国一定会将战争的苗头也一起对准赵国,而另一个却觉得既然是白给的土地,为何不要呢?

赵国的君主看来和后面那一位的想法是相同的,他觉得白给了的土地是应该接受的,所以上档这片土地,也就是成为秦国和赵国大战的一个原因,看来韩国的计策成功了。刚一开始打仗时,双方一直都在对峙当中,在这期间双方还换过几次对战的将领。当时的秦国有战神白起,白起用计将赵国的40万大军拦腰切成了两段,赵军没有做好准备,一时慌乱,只好先扎营等待救兵。

结果秦国早已做好了准备,截获了赵国派来救援的军队和他们的粮草。这样一下,赵国的军队别说打仗了,连饭都吃不上,在惊慌失措的煎熬中,坚守了40多天的时间,赵国的军队既没有粮草,也没办法突围,首领也走投无路,最后只能被秦国用弓箭射死。剩下的小兵们看到自己的将军已死,为了活命,纷纷向秦国投降,结果白起觉得,不能留下任何一个赵国的战士,以后都将成为祸端。所以赵国的40万将士全部被用计活埋。

大家可以想一想,赵国在打仗的时候可是有40万的,这40万的人在现在看来也不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如果说当时真的是活埋的话,那得挖多大的一个坑啊?所以现在很多的历史学家有很多的观点,双方各执一词,对这个长平之战坑将士的记载大多都是怀疑它的真实性。当时的40万人,为什么就不能反抗呢?可能还真的有一线生机呢?

再后来,山西的一个人在村里发现了大量的白骨,很多专家怀疑可能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秦国坑杀赵国军队的现场,坑里面的尸骨也并不是完好无损的,有的在骨头上明显能看到裂痕还有很多刀剑的痕迹,有的在肋骨中还发现了带有毒物的箭头,可能这些士兵也并不是像记载上说的那样是被活埋的,可能先是被用各种方法处理掉后才扔到坑里。

不管是用哪一种方法,听起来都是惨无人道的。在战国那个时期,百姓只是蝼蚁而已,40万人的血真的可以汇成一条河吧?再说,白起虽然被称为战神,但是最后的下场也是非常凄惨的,杀了那么多的人,也算是白起最终的报应吧。

原创:琥珀 严禁抄袭 抄袭必究

本文作者:陈老师专栏(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