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三千兵马击退契丹六万骑兵,是皇帝英明还是臣下勇猛?野史趣闻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北宋军队的作战能力是相当差的,而契丹铁骑在当时的中国可谓是天下无敌。今天这场守卫战,北宋军队以1:20的微弱兵力击败契丹,觉得了举国沸腾的战绩。好,跟我一起看看这场经常的保卫战吧!

事情发生在北宋第一良将潘美进攻南汉重镇贺州城的时候,这个时候北方的契丹人突然集结了六万兵马,偷袭宋朝边境重镇定州。由于赵匡胤前期对北方边境地区的细心经营,使得边境战报能够以最快速度送到他手中。接到战报后,他才有充裕的时间调集人马选派将领,为战争做好充分准备。为对付来犯之敌契丹,他派出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田钦祚,此战过后,他成为北宋第一猛将。

赵匡胤把田钦祚叫过来,小声吩咐了好一会儿后,田钦祚开始频繁点头,表示已明白皇帝的意思并紧急皇帝的嘱托,之后火速带人赶往北方边境。大队人马不方便快速行军,为加快行军步伐,赵匡胤只给了他拨了三千兵马做先锋。当田钦祚的三千人马行至满城时,遭遇到契丹的六万兵马,双方立即接战,众寡如此悬殊,按说田钦祚应该大败而归的,可战斗结果居然是田钦祚获胜!

很多人好奇赵匡胤到底跟田钦祚说了什么,好吧,现在我们就公布赵匡胤给田钦祚下达的十六字作战方针。他就是:彼众我寡,背城列战,敌至即战,勿与追逐。按说,到这个时候,你已经出色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下一步怎么做,再等领导吩咐就是了。可是,面对这到手的鸭子,怎能让他轻易飞走。田钦祚开始下令追击,一直追到遂城。就在遂城,契丹人突然万箭齐射,田钦祚战马不幸被射杀,他自己也从马背上摔下。没来得及多想,田钦祚迅速从地上跳起,接过手下一名骑士送给他的战马,就朝契丹军队中冲去。强将手下无弱兵,宋军一看,顿时士气大振,就在遂城城外,与契丹兵团进行血肉决战,这一仗竟持续了十个小时。

知道天快黑了,田钦祚才率领自己的士兵退入遂城,之后,契丹人将遂城包围。田钦祚想尽一切办法坚守遂城,与城外六万敌人进行周旋,契丹军团始终没能攻破遂城。但是,由于遂城只是一个边境的小要塞,并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并且自己的援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拖延只会对自己更加不利。面临危境,田钦祚选择再次冒险。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田钦祚整顿了剩余的兵马,突然打开南城门,聚集全部力量于一点,冲出了契丹人的包围圈,赶到了附近的另一个据点保寨。由于他的迅猛及出其不意,这次突围并未损伤一兵一卒,而契丹兵马却选择撤军了。这让好多人很是不理解,重兵围困,田钦祚已是强弩之末,为何要放弃马上到手的胜利,选择撤军呢?

其实很好理解,当时的契丹人对宋朝并没有多大的领土野心,这样的突袭只为一时的掳掠。突袭讲究的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可宋朝的皇帝赵匡胤早早就知道了他们突袭的消息,而且田钦祚过分勇猛,死死地缠住了他们。围困遂城的这几天,已经足够宋军调集人马,纵军合围了。再拖下去,等到北宋的援军一到,他们可能损失就大了去了,这样一想,感觉不划算,也就选择撤军了。
契丹人走后,田钦祚一战成名,赵匡胤也大为惊喜。你觉得此仗能胜,是臣下的勇敢还是陛下的英明?
本文作者:我是史为镜(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