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大捷打垮孙传芳,为蒋介石捞取政治资本,是胡宗南扬名之战野史趣闻

2018-11-11 20:35:36

文/盛志远

1926年直系军阀孙传芳,佣兵15万盘踞江南一带,军队总部位于南京。同年,北伐战争爆发,国民革命军势如破竹,很快拿下南京。直系军队无力反击,被打得落荒而逃,孙传芳无奈地率部弃城而逃。1927年,发生了宁汉合流,蒋介石迫于汪精卫的压力而下野,国民革命军内部也因此出现负面影响,蒋汪两派人马内斗不断。孙传芳认为重返南京的时机来了,于是,他在张作霖的支持和援助下,重新招兵买马,整顿军务,率部进行反击。

就这样,刚稳定不久的南京又骚动起来。之后,蒋介石重新上台,希望借此机会直接打垮孙传芳,真正建立起自己在国民党的威望。当时白崇禧、李宗仁等人支持蒋介石,唐生智和张发奎支持汪精卫,国民政府内部的对于此次抵抗孙传芳的意见难以统一,因此国民革命军的军令经常出现变化,于是优势很快倒在了孙传芳一边。当直系军打到离南京不远的龙潭,蒋汪两派才达成妥协,决定整合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

就在内部的妥协文件刚下发不久后,孙传芳部队已突破防线率军成功渡江并攻占了离南京不远的龙潭。由于铁路和通讯被北洋军破坏,蒋介石无法了解前线情况,更不可能指挥龙潭附近的北伐军。幸运的是在赶往南京途中,白崇禧从军探手中得知孙传芳已南渡长江,于是切断了北洋军的生命线宁沪交通公路,想让龙潭变成一座死城,围困孙军。

尽管交通线被切断,但孙传芳在张宗昌的后勤援助下,战斗力依旧迅猛。白崇禧令卫立煌率部向龙潭南面发起攻势。在通讯恢复后,白崇禧获蒋介石命令调驻沪杭路的国民军第一、第二、第二十等师,火速驰援卫立煌。但此时孙传芳军守势也非浪得虚名,孙传芳亲自渡江前往龙潭指挥战事。卫立煌的进攻出现停滞状态。龙潭以东的唐生智,率部攻打龙潭也是久攻不下。在形势相当危急的情况下,胡宗南的第三师两个团火速赶到了龙潭前线,陈诚的第二十一师等也从宁波一线奔赴龙潭投入战斗。此时,北伐军实力大增,形势开始明朗。

在国民党众多高级将领中,许多人都说胡宗南打仗能力最差。但北伐时期的龙潭战役是胡宗南最能证明自己的一次战役。胡宗南亲自率领第三师的第一、二团向龙潭的虎头山和石幔山的敌人进攻,遭到直系军顽强抵抗,火拼了多时没有进展。之后胡宗南部和其他师形成对孙军三面包围的局面。镇守虎头山的孙军在突围失败后,其残部用一百多挺机枪扼守山头,一时间,虎头山腰尸横遍野。胡宗南并不怯场,给下面下达了死命令,两小时不拿下虎头山,所有长官一律军法严办。很快,北伐军手持机枪和手榴弹迎难向上,尽管伤亡惨重,但士气不减,不到一个小时,不止是虎头山,其他重要山隘都被胡宗南的部队占领。山上守军不是被杀死就是被俘获。也正是胡宗南,使得龙潭大部分地区都在北伐军控制之下。

另外,胡宗南又率第一团攻克直军“大脑”——孙传芳的龙潭指挥所。战斗过程中,在,孙传芳在几个警卫的保护下弃部落荒而逃。至此,孙军反攻以惨败告终。在孙传芳逃跑后,群龙无首的5万孙军士兵全被俘获,其中包括数十名留学日本的高级士官。这5万多人,后来都成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此次龙潭大捷,胡宗南功不可没,一次性重伤了孙传芳的元气。而此次胜利,蒋介石派几乎唱了独角戏,也稳固了蒋介石的基业,让其有更多和汪精卫斗争的筹码。

本文作者:历史控(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