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启大爆炸,是否是明朝气运衰败的象征?野史趣闻

2018-11-11 16:05:19

说起奇异的事情,有很多,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但是在也有很多一部分是无法来解释的,今天我们来说说其中的一件事情。

明朝的天启六年(1626 年)5月30日上午9时左右,京城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城东北方渐至城西南角,同时有一特大火球在空中滚动。巨响声中,天空丝状、潮状的无色乱云横飞,有大而黑的蘑菇、灵芝状云像柱子那样直竖于城西南角。刹那间天昏地暗,尘土、火光飞集,天崩地陷,万室平沉。东自阜成门,北到刑部街,长1500—2000米,宽 6500米范围内木材、石块、人体、禽尸像雨点那样从天空中降下。数万间屋、2万多人都被炸成粉状,瓦砾腾空而下,衣物远飞至昌平,死者皆裸体。正在紫禁城内施工的匠师们,从高大脚手架上被震了下来,2000人跌成“肉袋”。为皇帝出宫准备的仪仗队中的大象,因受惊从象房中奔逃而出,满街乱窜,践踏百姓,死者无数。

御史何迁枢、潘云翼在乾清宫被震死,住在城西南的何家、潘家全被埋在土中。由于皇宫处在爆炸区边缘,使明熹宗朱由校幸免于难。

据《天变邸抄》记载,大爆炸猛发之时,天启帝正在乾清宫用早膳,突然大殿震动,皇帝扔下饭碗,起身直奔交泰殿。速度之快,惊慌的内侍们一时未来得及跟上,只有一个贴身侍卫扶着他。但行到建极殿时,行至建极殿旁,有木槛、鸳瓦自空中坠下,天启帝的贴身侍卫脑顶被砸裂,一命呜呼。天启帝喘息未定一人跑入交泰殿,躲到大殿的一张桌子下。同时,乾清宫大殿严重损坏,一派狼藉,御座御案都翻倒在地。侍奉皇帝进早膳的太监皆殉难,无人存活。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在宫中被砸死。

这一事件便是后世议论纷纷的天启大爆炸,也有人这场大爆炸将明朝的最后一些气运也给炸没了。那么这场爆炸的起因是什么呢?

根据史料记载,于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了一场离奇的大爆炸。这次爆炸范围半径大约750 米,面积达到2.23平方公里,共造成约2万余人死伤。这次爆炸原因不明、现象奇特、灾祸巨大,是“古今未有之变”。有人说是不明飞行物,也有人说是地震等等,说法,但却没有定论。

而大爆炸的第二年,皇帝朱由校去西苑泛舟,突然刮起暴风致使翻船。虽然很快被救起,但是因为偶感风寒就去世,年仅22岁,朱由校在位时,重用魏忠贤维护皇权打压官僚,又重用袁崇焕打破后金(即之后的清朝)。之后继位的崇祯皇帝上位便罢免了魏忠贤,杀了袁崇焕,之后被清朝入住天下。

其中在发生大爆炸前也有预兆天启四年(1624 年)出现了天旱,天启五年(1625 年)又继续干旱天气;灾变前一个月,鬼车鸟停留在京城的观象台处,昼夜哀叫;灾变前十四天,冷害,霜情严重,五月份竟然“白露著树如垂棉,日中不散”;灾变前八天,午后,天空的东北角上有云气似旗,又似关刀,先是白色,后变红紫;灾变前五天,五月初一,山东济南知府去城隍庙行香,刚到庙门,知府和随从忽然都莫名昏迷过去;灾变前四天,有人看到前门角楼上有火光,青色萤火,大如车轮;灾变前三天,东北方出现红赤的云气;灾变前二天,空中出现黑色云气;灾变前四小时,地安门守门的内侍忽然听到音乐之声,一番粗乐过去,又是一番细乐,如此三叠,大家惊怪,发现声音出自后宰门(地安门)火神庙。有人刚刚推开殿门去看个究竟,只见一个红球从殿中滚出,腾空而上;灾变前一刻:哈哒门火神庙庙祝惊见火神乱动,像是要下殿,有人忙拈香跪告。火神因地壳运动晃动,当时的人们以为火神显灵,庙祝哀哭抱住。就在此时,东城蓦地响起震声。这是都是在预示着这场大爆炸的征兆,也是得预示着明朝的气运将完。

在天启爆炸之中,贵为皇帝 朱由校未遇害,但是继承人皇太子却在这场大灾难之中的死去,导致后续无人,才传位给崇祯皇帝,最后导致明朝的灭亡。

在中国历朝历代,但凡是大一统的国家,从未出过300年的大关,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296年。

你们觉得呢?

本文作者:汐于子(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