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中的黄花阵野史趣闻
作者:清荷裁月
黄花阵,又名万花阵、迷宫等。 仿照欧洲的迷宫而建的花园,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圆明园内一座中西结合的迷宫。它的主要特点是:用四尺高的雕花砖墙,中间是一座中式凉亭(现在复建错误)。方阵南北长89米,东西宽59米,阵墙总长1600余米,墙高约1.2米。它由阵墙、中心圆亭、碧花楼和后花园组成,曾是封建帝王的游乐场所。盛时,每当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阵中心的中式凉亭里,宫女们手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寻径飞跑,先到者便可领到皇帝的赏物。所以也叫黄花阵或黄花灯。虽然从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径距离不过30余米,但因为此阵易进难出,容易走入死胡同,清帝坐在高处,四望莲花灯东流西奔,引为乐事。
据资料显示:皇帝为了取乐,常命太监在黄花阵中做捉迷藏游戏,自己坐在亭台上观赏。黄花阵花园门为西洋座钟形,黄铜雕刻花纹大门两扇。花园迷宫中央为石亭,内设西洋式座椅。黄花阵是仿照欧洲的迷宫(仿法国巴黎的凡尔赛迷宫)。建筑建造的花园,用四尺高图案的雕花砖墙,分隔成若干道迷阵。黄花阵采用法国整形式园林手法,由一道道复杂多变的植物隔墙组成大规模宫迷配以引人入胜的传统吉祥卡通动物,如蝙蝠(寓意:福)、梅花鹿(寓意:禄)、仙鹤(寓意:寿)、喜鹊(寓意:喜 ),给人以全新的感受。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西洋楼景区以及万花阵幸存,1911清朝灭亡,中国人迫不及待进入圆明园把万花阵拆毁了。
清朝灭亡后,“黄花阵”也被中国人拆毁,1987年后的“黄花阵”经专家想象,在1987年和1989年,在原址“重建”了,把中式凉亭造成了西式圆亭,且位置方向全部错误。
原黄花阵中的西洋亭为汉白玉底座木结构廊柱覆琉璃顶。此建筑在1860年时并未遭到英法联军焚毁,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至九月,慈禧太后还曾三次游至此阵,时称黄花灯或万花阵。20世纪初叶黄花阵已夷为平地,后惟存中心亭座土墩。从老照片上来看,1860年后的黄花阵保存的非常完整,可以清楚的看到木质柱子插在石构柱础之中。从此就可以得知,此亭子绝对不会全部用汉白玉雕拼而成。再来看西洋亭的顶部,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照片上两个部位颜色上的差异,尽管是老照片,但还是可以推测出,导致颜色的差异是因为两部分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部分通常使用的建筑材料是琉璃,并且在西洋楼景区的其他建筑中,无论是文字记载还是照片资料,都可以看出屋顶部分使用的建筑材料是琉璃,这完全符合中国园林的建筑风格和习惯。











我们母女在游历圆明园时,曾将这迷宫走了一遍,费时40多分钟。走在这座迷宫里,深深地感受到中外文明与智慧在现实中的体现。
本文作者:携程攻略社区(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