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17子 真正长大的只有6位 他还把两位皇子过继 背后意义重大野史趣闻
乾隆17子,但真正长大的只有6位,为何他还把资质尚可的四阿哥,六阿哥出嗣?
乾隆17位阿哥,寿命都很短,7位幼殇,其中包括二阿哥,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十六阿哥。大阿哥23岁去世,三阿哥26岁去世,五阿哥25岁去世,十二阿哥25岁去世。活下来并长大成人的有四阿哥,六阿哥,八阿哥,十一阿哥,十五阿哥,十七阿哥。

其中四阿哥永珹24岁被过继给和硕履亲王允裪为孙,六阿哥永瑢17岁被过继给慎靖郡王允禧为孙。
出嗣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并不是乾隆的一时兴起。乾隆也不是出嗣的第一人,父亲雍正帝时期,便把自己的小儿子弘瞻过继给果亲王允礼。

果亲王允礼是雍正兄弟中为数不多有好下场的人,因为他拥护的是四王爷雍正,允礼没有子嗣,但却有亲王之位可以继承,弘瞻过继后,直接承袭亲王之位,对4岁的弘瞻来讲,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亲王不是电视中演绎的那样,随便册封的,只有为朝廷做出一定贡献的人才能被封为亲王。而弘瞻,年幼无建树,无法直接给他封亲王。他过继给果亲王允礼,既能得到亲王之位,又能全了雍正对允礼的心意,算是一箭双雕的美事。
当时的乾隆帝必须选择两位皇子出嗣,但为什么选择永珹与永瑢?

上边说到长大成人的阿哥有四阿哥,六阿哥,八阿哥,十一阿哥,十五阿哥,十七阿哥。当时十七阿哥没出生,而十五阿哥永琰长相酷似乾隆,备受宠爱,不可能出嗣。十一阿哥文武不错,乾隆对他也寄予厚望。八阿哥是个残疾,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色,过继给皇室其他宗亲最起码的标准是个健全的皇子,八阿哥不符合条件。
而四阿哥永珹与六阿哥永瑢都不是储君的好人选,在书画造诣上很是不俗,但执政能力一般,此生无缘帝位,乾隆将他们过继出去,算是为他们谋得了另一份出路,也是为了保全他们。
乾隆将皇子过继更多的是对于自己实行仁政的体现,是一场政治作秀。亲王能让皇子为自己披麻戴孝,这本身就是皇帝的一种恩典。乾隆想以此展现自己对各宗室的仁德和厚爱,将各宗室皇族团结起来,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本文作者:尧说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