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古代皇帝的死法弄个排行榜,东晋这位皇帝不是榜眼就是探花野史趣闻
「连载」闲话两晋之五胡乱华——桓玄之乱(1)
北方相对平静时,南方的东晋内部却又闹将起来了。
让咱们再把目光转回江南,看看这些年东晋都发生些什么事。
说这话,得把时间拨回到淝水之战之后。

淝水之战打赢,谢石率众将凯旋而归;不过这场胜利虽说促使了前秦王国的瓦解,延续了东晋的国祚,也奠定了南北割据的局面,却使谢家变的很尴尬——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四个字:功高不赏。
因此当淝水之战结束后不久,以酒肉皇帝司马曜为首的东晋朝廷各派势力就开始有意无意的孤立、挤压谢家的空间。
谢安,聪明人,这眉高眼低的哪能看不出来。因此谢安在朝廷上能不提就不提自家子弟的功劳,反而力荐桓氏家族成员如桓石民为监荆州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桓石虔为监豫州扬州五郡军事、豫州刺史,桓伊为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
这样就先稳住了桓氏家族。
稳住桓氏,还不够;还得想办法让皇室放心。
谢安出的招儿挺逗;他上书孝武帝司马曜,请求带兵北伐中原。
在这儿要插一句,淝水之战以后,东晋朝廷趁势反击,已经发起了北伐,谢玄带着北府兵北上安徽、山东、河北、河南,跟前秦残留军队展开了一系列战斗,占领了山东、河北大片地方。
谢玄北伐节节胜利,按说这是好消息;可是在晋廷内部,反对者却比比皆是;东晋的士大夫们这会儿在江南已经呆习惯了,再不是当年司马睿南渡时,念念不忘收复两都的时候了,在这‘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里一呆多舒服,因此大多数人并不愿北上跟鲜卑、羌氐去死磕;至于收复故土,更是没影的事儿。
再者,如上所说淝水一战谢玄大破苻坚百万之众,你让其他门阀情何以堪?因此这些人在后方多次掣肘,明里暗里下绊子。这些个原因加起来,谢玄北伐可谓阻力重重。
当然,尽管背地里明枪暗箭不少,但明面儿上‘北伐’还是被当做口号来喊的。
因此谢安也就借着这事儿上书司马曜,请求亲自带兵北伐;这样,一来将中枢之权还给皇室,二来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接到谢安的奏疏,司马曜以闪电般的速度批准盖章,临走两人一起吃了顿饭,谈的啥不知道,但这顿饭后不久,谢安便带着建康城中的全部家眷离开京师,前往事先命人在广陵的步丘修筑的新城(江苏扬州北邵伯集)中。
但是,谢安这一走,可就再也没能回到京城建康。
怎么着呢?
谢安到了步丘后仅过了3个月就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
谢安是挂名的北伐军总司令,他这一病,牵涉甚广;首先就是北伐得暂停了;谢安上书孝武帝,请求皇帝下诏,命令东晋各路北伐部队适时还师;同时,在折子里,谢安还请求司马曜允许自己回到京师。
司马曜想了想,最后还是批准了谢安的请求。
谢安强撑病体上路,就在他抵达建康近郊的时候,一向沉稳干练的谢安突然怅然起来;他对身边的亲属说,过去桓温在世的时候,我经常担心自己会被杀。有一天突然做梦,梦见自己坐着桓温的轿子,走了十六里,看见一只白色的公鸡就停下来了。醒来之后,我常想这梦啥意思,坐桓温轿子,大概是说我要接替他的职务,十六里大约指的是十六年吧!白色的公鸡代表着酉年(即鸡年),今年正是鸡年,我的病应该是没有救了。
说完这段话不久,谢安病情加剧,很快病逝,终年六十六岁。
史籍记载,谢安去世的时间是公元385年8月22日;四天之后,前秦天王苻坚被姚苌缢死。
谢安去世以后,东晋朝廷立即任命了司马道子接手了中枢权柄。
司马道子,时为琅琊王,是简文帝司马昱之子,孝武帝司马曜之弟。
实在不想在他身上多费字,但后面好多事儿又跟他有关系,不说还不行;您就记住,这是个操蛋的二代就行了;而且还是特别操蛋的那种。
谢安去世后,司马道子全面掌权,立时卖官鬻爵、公开贿赂、滥行赏罚、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横行无忌。
有这么快料主政朝廷,东晋的北伐军算是彻底没戏了;司马道子借朝廷的名义一纸诏书将谢玄召回改授其为散骑常侍、左将军、会稽内史。哪曾想,谢玄被任命为会稽内史第二年就病死了;同年年底,淝水之战晋军统帅谢石也去世了。
由此,谢氏家族走过了它的顶峰时期。
司马道子对谢氏集团不放心,对桓氏集团一样不放心;等谢安、谢玄都已作古,谢家一落千丈,再无威胁,他便开始对付桓氏。
桓氏的根基在西部。

司马道子双管齐下,首先由自己阵营中的殷仲堪担任了东晋西部战区的司令,名义上掌管了东晋部署在荆襄一带的部队。其次,有意压制桓氏家族的二代——桓玄。桓温之子桓玄这会儿虽已长成,但就是不给他官当,
但桓氏毕竟是名门望族,总不给人家官当也不好,所以桓玄23岁这年,司马道子赏了他个个太子洗马的官儿,这就有了当面参见司马道子的机会。
桓玄身为桓温之后,自幼学文习武,广交名士,在社会上颇有口碑,本以为,凭自己的名望,能得到司马道子的赏识,谁知一见面,司马道子先来了个下马威,你爹桓温晚年差点当了反贼,你说说他咋想的?
桓玄一听,这话儿咋回答咋错;小伙儿脾气也倔,去你大爷,一气之下回了荆楚,再不进京,朝廷给官,他也不做。
桓玄虽未当官,但桓氏的势力却一直都在,荆襄一带的军队,名为归殷仲堪掌握,实则还是听桓氏的。
殷仲堪倒也没啥,此人还算厚道,不喜斗,也知道此时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不那么好坐,因此每天干的活儿就一件——搞平衡;对桓氏家族的新星桓玄,殷仲堪毕恭毕敬。
荆襄一带是桓氏的的天下;而京师这边,则是司马道子一手遮天。
不过这种日子司马道子也没过多久,怎么呢?这货揽权,揽到他哥哥司马曜身上了;终于把孝武帝司马曜给惹火了,他就想废了司马道子,可司马道子毕竟是他弟弟,而且一笔写不出俩司马。
孝武帝左思右想,决定给司马道子分权。
大权都给你一个,一旦有一天你叫板了,我指望谁去?弟弟也不能不防。于是司马曜派了几个大臣驻守建康以北的各个州郡,掌握强兵,特别是北府兵,以防司马道子作乱。
别看司马道子混,但却不傻;知道哥哥是在分权,他也有办法,你在外面有人,我也在外面拉人,这一来,皇帝和王爷各有一批大臣;一时间朝廷朋党尽起,东晋一直以来还算团结的上层建筑,出现了裂痕。
公元396年,也就是慕容垂升天那一年,晋孝武帝司马曜也驾崩了。
如果要给古代皇帝的死法儿弄个排行榜,司马曜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儿(状元给春秋时晋景公留着,这伙计是掉到茅坑给淹死的;要论死法儿,后世之君无出其右者。)。

盖因这货死的忒冤;司马曜喜欢喝酒,有一次喝大了,就冲他的妃子张贵人说,你这败家老娘们儿,30好几了,瞅你那一脸的褶子,爷看着就没兴趣;你等我找个年轻的换了你。
这话,哪个女的听了,轻则上来挠你,重者扯头发王八拳就全上来了。张贵人也不例外,这娘们儿年轻的时候也挺漂亮,深受司马曜宠爱,因此脾气火爆性情乖戾;她一听司马曜这话,端的是无名火起,老娘床上床下的伺候了你这么多年,哦,现在你嫌老娘年纪大了;好,咱们走着瞧。
此女的执行力着实不一般,她趁司马曜喝多了,弄了床棉被,直接捂在司马曜脑袋上,生生把这位孝武帝给闷死了。
牛叉吧!
闷死司马曜后,张贵人对外谎称皇帝睡觉的时候见鬼暴亡;这会儿司马道子已经跟司马曜不和到就差翻脸的地步,因此对这事儿也没深究,办了丧事,直接把司马曜的儿子司马德宗推上位,史称晋安帝。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很久以前我说过晋朝是个很奇葩的朝代,历史上3个白痴皇帝中有两位出在晋朝。第一位咱说过,武帝炎哥的儿子,司马衷。
第二位就是即将出场的这位,晋安帝司马德宗。
要说原因,这还得怪司马曜,这哥们儿年轻时候酗酒,所以生了个傻孩子,智商嘛,负数。
智商为负的人哪能治国啊;可见司马道子心怀叵测。
立了个连摆设都算不上的皇帝,司马道子更没人管了,从此后撒开欢儿的祸国殃民。
那位说了,他这么胡闹,真没人能管了吗?
本文作者:碧血黄沙2016(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