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之死野史趣闻

2018-11-10 10:30:48

杨玉环为什么一定要死?

《妖猫传》里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强盛时,她是帝国的象征,衰败时,帝国将不再需要她'。

杨玉环有多美,可能一句'云想霓裳花想容,春风扶槛露华浓'足以诱发'美人如花隔云端'的遐思。后世之人,无缘得见芳华,却已勾勒出无数玉环之美,醉人,诱人。

贵妃之贵,让皇后之尊都得以让位,可想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

我不知道杨玉环是如何的女子,通晓音律也好,善舞魅人也罢,我只是想知道,这个女子,到底是如何死的,为何非死不可?自古红颜多薄命,多是薄于帝王家。

大唐之繁盛,在女子地位得到无上尊崇里体现的淋漓尽致。盛唐之风,开放恣意,风流不羁。多想看一眼盛世繁华,是如何极尽奢华之瑰丽,牡丹之雍容,梦一场即可,不可久留。盛极必衰,亘古不变。

虽世无恒常,可定律不变,这是宇宙法则。

盛衰更迭就像生老病死。可杨玉环的死,却尊崇的是这个朝代的更迭。

历史上,玉环的死,大抵有三种。

最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说她是被缢死在了马嵬驿的梨花树下。其中周折万千,李隆基不忍眼见贵妃死去,便让高力士去做了这事儿。多么凄美的画面,那美丽与国之繁荣并盛的女子,在洁白的梨花树下,一个人凄凉死去。那含情双眸的情深不悔里,定然是和李隆基初遇时最美的画卷。那是她的挚爱,曾予她巅峰的盛宠。她爱他,所以宁可为他去死。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也有人说,她死于乱军之中,血溅当场,李隆基无法救她,只能亲眼看着心爱的女子死于乱世之中。

'马嵬驿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还有人说,她被人带走了,去往了遥远的美洲,或者逃亡日本,从此杳无音信。

我花了更多的笔墨在第一种死法里,那是我宁可去相信的。宁可相信,一场生死绝恋,发生在帝王家。我曾写过一篇小说,最后一句'最是无情帝王家',在那个由权力搭建起来的宫殿里,爱,实在是太稀薄了。

我宁可相信,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相信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二种死法,不好,乱军之中死于非命,那怎能是大唐贵妃之死?牡丹落于尘土,便碾碎成泥。

第三种死法,不好,也许她活了下来,可这样却背离了她和李隆基一生的爱。

杨玉环为什么一定要死?因为陈玄礼?因为即使杀了杨国忠父子也不足以抵消这群生死逃亡的将士们内心对自身逃亡的懦弱行径的不耻吗?'祸本尚在',所以杨玉环必须死?李隆基的权力不如陈玄礼吗?将士们都敢替国之君主做决定吗?

我宁可相信,他是无奈的,我宁可相信,那是一个帝王在权力面前为了众生而舍了一人。哪怕这一人,是他的魂灵,他的挚爱。

我宁可相信,马嵬驿梨花树下,那女子为了自己深爱的男子而死,她明白,李隆基已经走上了绝路,她死是他唯一的生路,她选择相信爱情,选择为他而死。

只有梨花的洁白,方才配得起这场爱的纯洁。

只是,幽幽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

红颜,一旦被权力拉扯,便成了一场盛大的借口。

长安城里,竟也保不了她一世长安。

上天借李白之手,留下了盛世大唐的华章赞歌;又借了白居易之手,为那段前朝之爱,缔造了一场瑰梦。

人都宁可相信美好。《妖猫传》要说的,是一场佛法,一场轮回,一场执念的放下。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这一生,爱透了,亦无悔了。

他欠天下的,今生用她来偿还了;他欠她的,该用来生来还。

愿来生,他们是一对平凡小夫妻,在锅碗瓢盆的生活里打情骂俏,过完这一生。

本文作者:墨羽谣(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