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有怎样的传奇一生?陨星坠落失败的第一个山寨女皇帝是谁?野史趣闻
1、武则天的一生
武则天,名曌,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则天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2、出身官宦之家
武则天是武氏家族在文水县的第八代子孙。北魏时,她的祖先武洽官封五兵尚书、晋阳公,食邑于文水,赐田50顷。这块封邑大约占据着南徐至北徐两村之地。在这块土地上至今仍留有和武氏家族有关的古迹,如则天庙、武家山、武家廓、泌水河、神福泉、武辕城等。其父武士彟是唐高祖李渊的开国功臣,历任井钺将军右厢卫、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武则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后来是圣神皇帝,关于她的事迹被人们传为神话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传说,至今,四川广元还留有望云铺的地名。相传,唐代火井令袁天罡回京,走到朝天关山上看见利州方向有王气,又往西南走了15里到望云铺,见利州上空祥云累累,说:“王气至。”武土彟听说他善长相面,便邀至府上。当时武则天尚在强褓怀中,穿男孩服装,袁天罡看后说:“龙瞳风颈,富贵之极。”又反复细看说:“若是女当为天子。”又如正月二十三日妇女游河湾,是四川广元一年一度的民间例会,相传这天是武则天的生日。还有则天婆婆梳妆楼、则天坝等遗迹与传说。
3、从才人到皇后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受召入宫。临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却唐朝皇官。这是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王皇后在宫中受到萧淑妃争宠的困扰,迫切希望借武则天回宫来离间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之情。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宫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边。武则天出于政治上的要求,聪明乖巧,“卑词曲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其美于上”。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密于母资治通鉴》载,唐高宗偶然行间其所,见门窗关闭甚严,于是呼曰:“皇后淑妃安在?”二人听了呜咽痛哭,说皇上如果念旧日情份使妾再见天日,请改此院为回心院。她们希望唐高宗回心转意,撤销对她们的处分。这件事很快被武则天知道。她身为皇后,对后宫操有生杀之权,但她深知一旦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将意味着什么。所以,武则天采取果断措施,缢死王、萧二人,以绝后患。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患风眩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请武则天裁决。武则天生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都称皇帝之意,从此委以政事,权力与皇帝相等。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自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九月,下诏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长孙无忌陪葬昭陵。从此,武则天在国内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国使臣都共称唐高宗、武则天为“二圣”。
5、为称帝斩政敌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高宗的遗诏,无疑是留给武则天的“尚方宝剑”,成为她日后临朝的法宝。光宅元年(684年),在废掉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后,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改元光宅。
武则天为了扫除政敌,它便成为酷吏罗织罪名判杀政敌的工具,因此在历史上留了一个“告密筒”的臭名。其实,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沿用时间也很长。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
6、让帝位去帝号
太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事。在称帝之初,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动求为太子。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不许,王庆之以死泣请。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作出人证,让他走,以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圣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房州设计召回李显。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道。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忧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卷,藏人史馆。
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次年六月,武则天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日韦合并)等迎李显太子,杀张昌宗、张易之等,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二十三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二十六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唐中宗李显率百官谒上阳官,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至此,15年的武周王朝告终。同日,唐中宗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归乾陵合葬。王皇后、萧淑妃及其牵连的人都予赦免。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武则天于乾陵,谥号“则天大圣皇后”;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天后”,后又改称“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称“则天后”;天宝八年(749年),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这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一生,她这一生背负了太多的责任、荣辱,有人说她是杀人如麻的暴君。有人说她是不择手段的女帝,但所有的这些都掩盖不了她的辉煌政绩。
中国第一个女皇是谁?史上第一个山寨女皇帝是谁?
据史书记载来看:中国古代第一个皇帝的女子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武则天。早在公元653年就有一个女子自称女皇帝。她是史上第一个山寨女皇帝。她就是陈硕贞。
陈硕贞(又叫陈硕真)出生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清溪人氏,出身于平民,自幼父母双亡,与妹妹相依为命,从小便尝尽人间苦难。可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后来,她迫于无奈,让邻居收养妹妹。
唐朝政府在陈硕贞的家乡清溪地狂收赋税,剥削严酷。时机一到,陈硕贞就举起义旗,征伐残暴的唐帝国。
这时,一个人出来帮了陈硕贞的大忙。这个人是陈硕贞的亲戚,叫章叔胤。章叔胤一面帮助陈硕贞制定起义计划,又一面向外散出消息:陈硕贞已从天上回到清溪,法力无边,厉鬼为奴。这一说法很快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当地乃至百里之内的百姓都听闻相知,信以为真。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份,陈硕贞正式起义,效仿唐制,自称“文佳皇帝”。陈硕贞任章叔胤为仆射,总管各项事宜。这距武则天690年称帝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迅速发展。起义之后,陈硕贞得到当地群众的大力拥护。清溪人童文宝率众积极响应。极短时间内,起义军就发展到几千人。为图继续发展,陈硕贞与章叔胤兵分两路。陈硕贞领兵进入睦州。睦州百姓热情欢迎,起义军发展到几万人。此时,朝野震惊,为破义军,朝廷实行封锁。
由于起义军多为平民百姓,搏斗能力差,攻城器械落后,义军所以久攻歙州不下。章叔胤方面形势也颇为无利。童文宝领兵进婺州后,与官军遭遇,竟开始硬抗硬。婺州战役,童文宝受阻。陈硕贞闻讯支援,带领主力前来。义军虽然在数量胜过官军,但是“质量”却远远属于劣质产品。
星落预败。正在两军相持阶段,一颗陨星坠落于陈硕贞大营之中。官方大造舆论:这颗坠落陨星就是陈硕贞!官军听闻此消息,士气大振。而此时,起义军士气却一落千丈,大不如前。
无力回天。公元653年11月份,官府援军赶到,与当地官军两面夹击起义军。起义军元气大伤!起义军死伤惨重,大部分英勇牺牲,万人被俘。“文佳皇帝”陈硕贞及仆射章叔胤两人在激战中也英勇就义,血染战场。
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这样被残暴政府镇压了!陈硕贞不愧为史上第一位山寨女皇帝!
没有了下一篇
如意娘
【原文】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
思念后果,身体憔悴,精神恍惚。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
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注释
⑴看朱成碧:朱,红色;碧,青绿色。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
⑵思纷纷:思绪纷乱。
⑶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⑷比来:近来
⑸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本意是指红色裙子,转意指女性美妙的风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说。

【作品鉴赏】
《如意娘》“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
《如意娘》一诗极写相思愁苦之感,短短四句,传达出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情绪。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为此句所本。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
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绿触目伤怀,引起思虑万千。

《如意娘》写得曲折有致,较好地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
“憔悴支离为忆君”一句直抒胸臆。从外表写入内心,尽言思妇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至此,这两行诗辗转写的是凄切,是寂寞,是深深地哀怨。情绪的流向较为单一。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打破一二句的和弦,以全新的节奏和韵律再现诗的主题:“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执著、决然、不掩饰、不造作的独特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它丰富了诗歌的情绪构成。“不信”句诉说着“断肠”的相思,也隐含着相思的无可奈何,相思的难以喻说。《如意娘》写得曲折有致,较好地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
【名家点评】
钟惺《名媛诗归》卷九评曰:“看朱成碧”四字本奇, 然尤觉患。 “思纷纷”三字,愦乱颠倒得无可奈何。”“老狐媚甚,不媚不恶。”
谢棒 《四溟诗话》说:“ 凡起句当如曝竹, 骤响易彻” ,“ 结句当如撞钟, 清音有余”。
作者介绍
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 中文名
- 武曌
- 别 名
- 武则天、武媚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日期
- 公元624年2月17日
- 逝世日期
- 公元705年12月16日
- 职 业
- 皇帝、政治家、诗人
- 信 仰
- 佛教
- 主要成就
- 废唐,改国号为周
- 主要成就
-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代表作品
- 《臣轨》《如意娘》
- 籍 贯
-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
- 谥 号
- 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
- 年 号
- 证圣 圣历 神功 久视 神功 神龙
- 在位时间
- 690年―705年
- 享 年
- 82岁
- 陵 寝
- 乾陵
本文作者:语文360(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