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气回肠的官渡之战,士兵们都殊死拼杀,一举攻破乌巢大营野史趣闻

2018-11-10 09:04:03

袁绍消灭了公孙瓒,势力覆盖冀、幽、青、并四州的广袤疆域,坐拥强兵十余万,成为黄河以北当之无愧的霸主。对于袁绍来说,接下来最大的敌人,显然是这位曾经的盟友,占据自己南面充、徐、豫三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而此时的曹操虽然实力正蒸蒸日上,但比起北面的袁绍,无论从兵力、经济还是人才的角度,都远远逊色。因此,曹操对袁绍一直采取的是“怀柔”政策不断向袁绍示好,以此争取时间,积聚实力。今天小编要带大家讲的就是荡气回肠的官渡之战。


在袁绍与曹操的对比中,袁绍原本优势是明显的,但其缺少谋断、优柔多疑的性格特点在此时显露出来,使其逐渐将优势拱手让人。早在曹操迎奉天子之前,袁绍手下的谋臣沮授便率先向袁绍进献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劝袁绍将汉献帝接来邺城,但缺乏远见的袁绍放弃了这个唾手可得的机会。等到曹操实现了这一策略,袁绍才又后悔,派使者去和曹操商量,想将天子接到离自己较近的鄄城,曹操自然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不久,曹操以天子之命封袁绍为太尉,而封自己为大将军。收到策命的袁绍得知自己位列曹操之下,当即火冒三丈。他拒不接受策命,还破口大骂:“曹操早该死好几次了,都是我出手相救才让他活了下来,如今他竟背弃曾经的恩情,挟持天子来命令我了!”曹操得知后,立即辞掉了大将军之职,转任司空,而将大将军的高位转送给袁绍,并加封袁绍为邺侯。袁绍不依不饶,虽然接受了大将军的职位,但仍推辞掉了邺侯的封号,以此表示对曹操的不妥协。


袁绍与曹操,双方的矛盾显露而直接,爆发一场大战只是迟早的问题。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刚刚消灭了公孙瓒的袁绍稍作休整,便在境内精选了十万精兵,万余马匹,任命审配、逢纪统领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臣,颜良、文丑为大将,以“为国除奸”为口实,悉遣手下精锐向曹操杀奔而来,率先挑起了这场意料之中的大战。为了迎战强大的袁绍,曹操做了周密而有效的部署。为取得战略上的主动,他以攻为守,派遣大将减霸率精兵攻入袁绍控制的青州,占领齐(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自己的右翼;令大将于禁率步骑两千驻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的东那太守刘延,阻止袁绍大军渡河和长驱南下;自己则亲率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迎击袁绍的正面进攻。曹操自知实力不如对手,所以他放弃了分兵把守黄河沿线的办法,采取了集中兵力把守重要隘口的策略。


反观袁绍一方,正如曹操所预料的,在决定成败的关键时刻,袁绍又暴露出优柔寡断的弱点。在起兵南下之初,袁绍的谋臣便对出兵的时机问题发生了争执。沮授和田丰认为军队刚刚消灭了公孙瓒,又马不停蹄地攻打曹操,百姓劳顿,粮紧张,实非上策,不如以逸待劳,凭借自身的兵力优势用骚扰战术拖均曹操,“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但审配和郭图对此坚决反对,认为敌弱我强,优势明显讨灭曹操,“臂若覆手”。两派意见争执不下,本应果断做出选择的袁绍却在此刻犹豫不决起来。谋臣郭图摸透了袁绍的心思,私下里去向绍说沮授的坏话,袁绍不仅信以为真,决定立即出兵,而且还削掉了沮授的监军之权。


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袁绍统领十万精锐进军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准备渡过黄河南下。正当此时,传来了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起兵反曹的消息。面对如此大好时机,谋臣田丰力谏袁绍,建议出奇兵袭击曹操后方,大事可定,但袁绍竟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了田丰的建议。极度失望的田丰将手杖狠狠地摔在地上,长叹道:“遇到如此难得的机遇,竟因为孩子的疾病而失去了,可惜啊!”没多久,曹操亲征徐州,刘备落败,袁绍失去了两面夹击曹操的最好机会。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展开了对曹操的大规模攻势。他派遣大将颜良等人率军攻打白马,自己率大军准备渡河。沮授劝阻袁绍说:“颜良性格急躁,虽然晓勇,却不能独当大任。”袁绍不听。曹操见袁绍来攻白马,便移兵来救。谋士有攸向曹操献计说:“如今我方兵少难敌,必须分散对方的兵力。主公可率军到延津,假装要渡河北上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必然分兵救援。然后我们派轻骑突袭白马,攻其不备,颜良可擒。”曹操果断地采纳了这一建议,出兵延津,佯装渡河。袁绍中计,分兵来救。曹操率领骑兵回军突袭白马,颜良措手不及,仓促迎战。曹操派遣大将张辽和新近投降的关羽突击在前,关羽一马当先,突入敌阵,万人之中直取颜良首级而还,无人可挡。大将被斩的袁军顿时溃败,白马之围解除。


大将被杀,袁绍恼羞成怒。他率大军渡过黄河,追击曹操,驻军在延津以南,并派大将文丑和刚刚投靠而来的刘备领兵向曹操挑战。曹操命人登高打探来敌数量,探子回报说:“大约五六百骑兵”。不久又回报说:“骑兵又增加了些,步兵不计其数。”曹操说:“不用再禀报了。”接着,他令部队解鞍放马,佯装懈怠,并令人将辎重放置道旁。诸将都觉得敌人众多,应该回营死守,只有荀攸看出了曹操的心思:“这是诱敌之策,怎么能够回营!”没多久,文丑和刘备的五六千骑兵杀到,众将纷纷向曹操请战,曹操说:“未可。”又过了一会儿,对方的骑兵数量越来越多,很多敌兵看到路边的辎重,纷纷上前哄抢,乱作团。曹操见时机已到,说了一声:“可矣!”一跃跨上马背,率众冲杀上前。当时的曹操只有不到六百骑兵,却以出其不意之攻势,杀得敌方大乱。袁绍的大将文丑乱中被曹军斩杀,袁军溃散。曹操乘胜再战,生擒袁军主将。


两将被杀,一将被擒,袁军上下一时大震。袁绍将兵马转移至阳武(今河南中牟以北),曹操则将部队驻扎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两军兵锋相接,展开了长时间的对峙。袁绍命士兵将营垒一字排开,依沙锥筑营,东西连绵数十里。曹操也命军队拉开阵势,与袁绍针锋相对。双方短兵相接,兵力略逊的曹操逐渐处于下风。曹操命军队闭门不战,固守营寨,袁绍则命人在营中筑起无数土山,命弓箭手站在土山上俯射曹军。一时间,曹军营中箭如雨下,兵士行走都要用盾牌护挡,搞得军中人人恐惧。正在曹军苦于无从应对之时,曹操的谋士刘烨发明出一种发石车(又称露雳车),可以弹射巨石,曹军以此将袁军的土山尽数毁坏。袁绍又命人向曹军营地挖掘地道,意图偷袭,曹操则在营中挖掘深沟以阻挡。


长达数月的消耗与僵持中,曹操一方粮草和补给不足的劣势逐渐显现。曹操眼见粮草将尽,心生退守许昌的想法。他与谋士苟或商量此事,荀彧对曹操说袁绍悉遣兵马来到官渡,要与您决一胜负。您以弱敌强,若不能在官渡阻止他,必被他乘胜得势,这是天下形势变化的关键时刻。况且袁绍不过是凡人中的领袖罢了,能聚拢人才却不能用好他们。以您的神武明哲,辅之以名正言顺的名义,还愁什么事情不会成功呢!”曹操听后深以为然,决定留下来继续坚守,等待最后时机的到来。同时,他采用荀攸的建议,派遣大将徐晃、史涣率领骑兵主动出击,骚扰、抄掠袁绍的运粮队,取得了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的战果,将袁绍也拖入了缺粮的困境。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十月,就在麼战双方都陷入人困马乏的境地之际,决定官渡一战胜负的契机终于出现了。粮草屡被劫掠的袁绍命大将淳于琼率重兵万人北上,护送粮草而来,驻扎在距袁绍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沮授建议袁绍增派部队保卫乌巢,防止曹操抄掠,袁绍却觉得没有必要而不予采纳。


恰在此时,袁绍帐中的谋士许攸因屡屡不得重用,偷偷逃出袁绍大营,前来投奔曹操。正苦于无计破敌的曹操听闻许攸前来,兴奋得连鞋都没顾得穿上,光着脚跑出大帐来迎接许攸。他兴奋地握着许攸的手笑道:“子远(许攸字子远)前来,我的大事可成了!”连忙将许攸接入大帐。许攸深知曹操缺粮,故意卖关子探问曹操:“袁绍势大,你如何对付?如今还有多少粮草?”诡诈的曹操佯作自信地回答道:“还可以支持一年。”许攸笑着说:“不对,请说实话!”曹操又改口说:“还可用半年。”许攸反诘道:“你不想破震绍吗?为何不以实相告?”曹操笑了笑:“刚才说的都是玩笑话,其实还能撑一个月,我该怎么办呢?”许攸冷笑一声:“你孤军独守,外无救援,粮草已尽了!”曹操见许攸语道破真相,连忙向他求教破敌之策。许攸说:“如今袁绍有万余车的粮草辎重停驻在乌巢,虽有万人把守,却防备疏松。如果你以骑兵突袭乌果,出其不意,烧毁他的粮草辎重,那么不出三日,袁绍自败。”


曹操听了许攸的建议,大喜,马上召集兵马准备出发。众将都以为许攸投诚真假难辨,偷袭乌巢过于冒险,劝阻曹操要三思,而谋士攸、贾诩却力谏曹操前往。贾诩说:“明公英明胜过哀绍,勇气胜过袁绍,用人胜过袁绍,决胜时机的把握上也胜过衰绍,有此四胜却半年不能击败袁绍,就是因为太想顾及万全了。您必须抓住决胜的时机,那么大事可立定!”曹操听后,决定孤注一掷,偷袭乌巢。曹操派亲随曹洪留守大营,自己亲率五千步骑兵星夜兼程,身着袁军军服混入袁军阵地,黎明时分赶至乌巢。淳于琼见来袭的曹操兵少,便莽撞地放弃了守营的战术,而将部队在营外摆开。曹操率军猛攻,淳于琼不敌,退守营寨。得知偷袭消息的袁绍派出救兵支援乌巢而来。将领中有人建议曹操分兵阻挡敌人援军,曹操大怒道:“等敌人杀到身后,再来禀报!”曹操破釜沉舟的决心激励了将士,士兵们都殊死拼杀,一举攻破乌巢大营,放火焚烧了袁绍的所有粮草、辎重。


粮草被烧,袁军顿时人心涣散。被袁绍派去袭击曹操大营的将领张郃、高览见大势已去,率众投降。袁绍兵败如山倒,袁绍与长子袁谭甩下大军,狼狈逃往黄河北岸。未及渡河的七八万袁军被曹操悉数擒获,遭到残忍坑杀。曹操缴获袁绍遗弃的大量辎重珍宝。在缴获的袁军物资中,还有曹操的很多手下给袁绍写的投诚示好的密信。就在众将为此人人自危之时,曹操却命人将这些密信付之一炬:“在袁绍强大的时候,我尚且不能自保,何况众人呢!”好了,关于官渡之战小编就说到这里了,不知道大家对于官渡之战有怎样的认识呢?

本文作者:史大咖(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